时间: 2025-05-03 23:4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48:30
立春前一夕
杨万里 〔宋代〕
春忽明朝是,冬将半夜非。
年华只不住,客子未能归。
微霰疏还客,寒檐滴又稀。
捻须真浪苦,呵笔更成挥。
春天明天就要来了,而冬天却还在半夜。时光匆匆流逝,身在异乡的游子却仍未能归家。细小的霰雪稀疏地飘落,寒冷的屋檐上滴水声也变得稀疏。捻着胡须,真是感叹无奈,握着笔又开始挥洒不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客子”在古诗中常用来指代远行的人,表达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此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游子在春寒料峭时节对归乡的渴望。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与朱熹等人齐名,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立春前夕,正值春寒之际,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冬去春来之间的交替,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光阴流逝的感慨。
《立春前一夕》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情怀的诗。开篇便引入春天的来临,给人一种期待的感觉。诗中描绘了春天与冬天之间的细腻变化,尤其是“春忽明朝是,冬将半夜非”一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交替,给人以深刻的时间感。接着,诗人通过“年华只不住,客子未能归”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游子虽然心中向往,却仍无法归去,令人倍感惆怅。“微霰疏还客,寒檐滴又稀”则用细腻的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的孤寂心情,霰雪的飘落和屋檐的滴水声,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寒冷的孤独。“捻须真浪苦,呵笔更成挥”则是诗人在思乡情绪中的自省,他通过写作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尽管苦涩,却也流露出一种坚持与执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冬交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反映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对归家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春”象征什么?
A. 冷酷
B. 希望
C. 孤独
D. 忧伤
“年华只不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无奈
D. 爱情
诗人身处何种环境?
A. 故乡
B. 农田
C. 异乡
D. 山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