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宿峨桥化城寺二首

《宿峨桥化城寺二首》

时间: 2025-05-07 19:36:59

诗句

忽从平地上高城,乃是圩塘堤上行。

厚赛柳神销底物,长腰云子阔腰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36:59

原文展示:

宿峨桥化城寺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忽从平地上高城,乃是圩塘堤上行。
厚赛柳神销底物,长腰云子阔腰菱。

白话文翻译:

忽然从平地上看到高耸的城墙,原来是走在圩塘的堤上。
茂密的柳树神似在消失,长长的云影和宽大的菱角在水面上摇曳。

注释:

  • :突然、忽然。
  • 高城:高耸的城墙。
  • 圩塘:指的是围起来的水塘。
  • 厚赛:茂密、浓密。
  • 柳神:指柳树,形容其姿态如神。
  • :消失、隐去。
  • 长腰云子:指长长的云影。
  • 阔腰菱:指宽大的菱角,形容菱角的形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容斋,南宋著名诗人,因其诗歌清新自然、情感真实而受到后世推崇。杨万里生于江西,在诗歌创作上主张“自然”与“真情”,与其他同时期诗人形成鲜明对比。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杨万里在旅途中经过峨桥化城寺时,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诗中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他对周围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采用了简练而生动的语言,透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细腻的情感。开头“忽从平地上高城”,以突如其来的视角引导读者进入画面,营造出一种意外的美感。接着“乃是圩塘堤上行”,则将视线从高处拉回到平地,形成一种空间的转换,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后两句通过柳树与云影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的动态美,柳树的“厚赛”与云的“长腰”则赋予了景物以生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整首诗虽然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第一句“忽从平地上高城”,描绘了突然看到的高耸城墙,表现出一种意外之美;第二句“乃是圩塘堤上行”则揭示出真实的行走环境,形成对比;第三句“厚赛柳神销底物”,通过拟人手法,赋予柳树以灵动的特性;最后一句“长腰云子阔腰菱”则进一步描绘出水面上云影与菱角的和谐美。

修辞手法:

  • 拟人:柳树被描绘为“神”,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第二句和最后一句的结构相似,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比喻:通过“长腰云子”与“阔腰菱”的描述,将景物形象化,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城:象征着人类的创造与历史的积淀。
  • 柳神:象征着柔美与生机。
  • 云子:象征着变化与流动。
  • :象征着丰收与自然的馈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城”指的是什么?

    • A. 高山
    • B. 高耸的城墙
    • C. 高楼
    • D. 高塔
  2. “厚赛柳神”中的“厚赛”是什么意思?

    • A. 稀疏
    • B. 茂密
    • C. 干枯
    • D. 低矮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追忆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人生的感慨
    • D.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强调静谧与内心的宁静,而杨万里的诗则更注重自然的生动与变化,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苏幕遮 解语花 失调名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同用开字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靣字旁的字 包含伞的词语有哪些 分子 万丈深渊 三坟 采字旁的字 玄武 大展宏图 韋字旁的字 黯然无神 癶字旁的字 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洞中肯綮 照顾 己字旁的字 励兵秣马 武冲 包含虱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