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3:53
摸鱼儿 闻雁
作者: 周青〔清代〕
正凄凄,暮秋风紧,孤鸿嘹唳飞度。
征程不怕关山远,独影更谁为侣。
高绝处。有几点轻霜寒逼凌霄羽。
还栖别浦。又衰草愁烟,荒芦映月,渔笛夜深语。
休教住,似此北来南去,严寒避却曾否。
天涯空有传书梦,惊断玉砧宵雨。
应最苦。便倚遍,阑干九曲人何许。
恁时听取。想弹鹊情怀,祝灯心事,都向翠眉聚。
秋天的风凄凉刺骨,孤雁高声鸣叫飞过。
即使旅程再遥远,我也无所畏惧,独自一人,谁能作伴呢?
在高处,轻霜逼近寒冷的羽翼。
它还栖息在别的水边。衰草愁苦,烟雾弥漫,荒芦在月光下映照,渔笛在夜深时低声诉说。
不要再停留,像这样北来南去,曾经躲避严寒吗?
天涯海角,只剩下书信的梦,惊扰了夜雨中的玉砧声。
这大概最为痛苦。倚靠在栏杆上,曲折的道路上人在哪里呢?
那时听见,想要弹奏喜鹊的情怀,祝愿灯下的心事,都聚集在你那翠眉之上。
作者介绍: 周青,清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抒情。其作品常以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冬之交,反映了诗人在孤独与思念中的感受,表现了对友人或爱人的深切怀念。
《摸鱼儿 闻雁》通过描绘秋天萧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离别的深刻感受。开篇以“正凄凄,暮秋风紧”引入,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孤雁的鸣叫更是加强了这种孤独感。诗人在征程中不畏艰难,但内心却渴望伴侣的情感,这种矛盾的心态使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张力。
接着,诗人描绘了高处的寒霜和衰草的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夜深时渔笛的声音,似在诉说着思念的苦楚。最后,诗人寄情于灯下,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对远方的人的思念,形成了对比与呼应。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孤独、离别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正凄凄,暮秋风紧,孤鸿嘹唳飞度。
描述了秋天的冷清与孤独,孤雁的鸣叫象征着离别。
征程不怕关山远,独影更谁为侣。
表达了诗人虽勇于面对旅途的艰辛,但内心却渴望伴侣的孤独感。
高绝处。有几点轻霜寒逼凌霄羽。
在高处,寒霜逼近,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还栖别浦。又衰草愁烟,荒芦映月,渔笛夜深语。
描绘了秋天的萧条情景,渔笛声中透露着思念与孤独。
休教住,似此北来南去,严寒避却曾否。
质问自己是否曾真正地躲避过严寒,暗示内心的挣扎。
天涯空有传书梦,惊断玉砧宵雨。
传书的梦象征着思念的无奈,而玉砧声则代表着对远方人的怀念。
应最苦。便倚遍,阑干九曲人何许。
反映出孤独与苦楚,倚靠阑干思索,表现出对人的思念。
恁时听取。想弹鹊情怀,祝灯心事,都向翠眉聚。
最后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寄托,希望与心上人共享心事。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孤独、离别及美好爱情的思考,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鸿”象征什么?
诗人对“高绝处”的描写,主要是想表达什么?
“渔笛夜深语”中,渔笛的声音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摸鱼儿 闻雁》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均表现了孤独与思念,但李白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而周青则更强调个人内心的孤独感。
以上内容为对《摸鱼儿 闻雁》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