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3:36
杂组香绒,错综纹理。
倚床脉脉如春醉。
沉吟暗想玉京人,
雕鞍何处鸣珂里。
无限离愁,谁知就里。
滔滔比似西江水。
无情日夜向东流,
一缄好寄相思泪。
这幅绣床上错落有致的花纹,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醉意。我倚靠在床边,思绪万千,暗自回想着那位住在玉京的他,不知道他现在骑着雕鞍去往何方,耳边又传来哪里清脆的马铃声。无尽的离愁,谁能理解我内心的苦楚呢?这愁绪如同滔滔不绝的西江水,日日夜夜无情地向东流去。我只好将满腔的相思化为泪水,封存于信封中寄出去。
作者介绍:沈禧,元代词人,生于南宋末年,长于元代。其作品多描写女性的细腻情感和生活,具有独特的审美视角。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沈禧生平的一个情感低潮期,可能受到个人经历和社会动荡的影响,表现出对亲情或爱情的思念。
《踏莎行 绣床凝思》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词中以绣床的细腻花纹开篇,映衬出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倚床而思,词人仿佛陷入了春天的醉意中,恍惚间感受到对爱人的思念。接着,词人回忆起“玉京人”,这个意象不仅代表着对远方爱人的向往,也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诗中“无限离愁,谁知就里”一句,透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奈。词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西江水的滔滔不绝相提并论,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愁绪的绵延与无法抑制。最后,结尾一句“一缄好寄相思泪”,既是对相思的无尽寄托,也是对情感的无奈宣示,增强了整首词的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深切的思念和无奈的离愁,展现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京人”象征什么?
“无限离愁,谁知就里”中的“就里”指的是什么?
诗中将愁苦比作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沈禧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富有情感,但沈禧更强调思念的无奈,而李清照则表现出对失去的感慨。两者都展现了对爱情的追求与理想,风格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