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5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54:56
感遇 其五
作者: 佟绍弼 〔近代〕
爱悔元无辨,情深责备多。
相怜能此意,微讽侧双蛾。
儒素初何忝,佳人为一歌。
分明哀怨在,待向枕边和。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诗人感到爱与悔恨之间的矛盾,情感深厚却又相互指责。彼此之间的怜惜和理解让人微微讽刺那双美丽的眉毛。作为儒生,我本不应有这样的情感,而这位佳人却让我为她歌唱。这种哀怨的情感分明存在,只待在枕边细细倾诉。
诗中提到的“佳人”可指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美丽女子形象,常与爱情、失落、悲伤等主题相连。“侧双蛾”这一形象通常用于描绘女子的眉目,寓意着娇美的外貌与内心情感的复杂。
作者介绍:佟绍弼(1874-1934)是清末民初的诗人,生于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诗歌多描写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时代变迁之际,社会动荡,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感受到个人情感的无奈与哀怨。通过对爱情的思考,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爱情深刻的思考。开篇的“爱悔元无辨”便揭示了内心的矛盾,爱与悔恨之间的挣扎让人感同身受。诗人不仅仅在表达对爱情的怀念,更是在反思自身的责任与情感的复杂性。接下来的“相怜能此意,微讽侧双蛾”,将两者之间的情感转换为一种微妙的讽刺,似乎在表达对美丽外表下隐藏的复杂内心的无奈。
在“儒素初何忝”中,诗人自谦,表示身为儒生的自责与不安,反映了对社会期待的思考。他对“佳人”的赞美不仅是对外表的欣赏,更是对她内心深处情感的共鸣。而最后的“分明哀怨在,待向枕边和”则是一种期待与渴望,渴望与对方倾诉内心的哀怨。
整首诗在情感的叠加与转化中,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生活的思考,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反思,极富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侧双蛾”指什么?
A) 诗人的心情
B) 美丽的眉毛
C) 爱情的苦恼
答案:B
“儒素初何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自豪
B) 自责
C) 满足
答案:B
诗中最后一句提及“枕边”是指什么?
A) 远离
B) 亲密的交流
C) 孤独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