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5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0:52
重重山前峰,上上终非顶。
行登众岭彻,始得山门迥。
高风惨多寒,落日侧先暝。
却视向所经,眇如在深井。
在重重叠叠的山峰前,走到最高的地方,终究还是达不到山顶。经过众多山岭的攀登,终于看到了山门的宁静开阔。高处的风冷得让人感到凛冽,夕阳倾斜着光线,早早就开始了黄昏。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远远地看去,仿佛置身于深井之中。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诗才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作于苏辙登嵩山时,表达了他在登山过程中的感受与思考。嵩山作为道教名山,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诗人在攀登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自然的雄伟,也引发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登嵩山十首·峰顶寺》是一首自然与哲理交融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登山的艰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思索。重重山峰的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刻画,更是对人生道路的隐喻。虽然爬上了许多山岭,却仍然无法触及真正的顶峰,暗示了人生的追求往往是无终的,人生的目标似乎总是遥不可及。
诗中“高风惨多寒”的意象,生动地传达出高处不胜寒的孤寂与艰辛,给人以深刻的孤独感。落日的描写则加深了这种感受,夕阳西下,意味着一天的结束,也象征着人生的某个阶段的结束,令人感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回望所走过的路,“眇如在深井”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渺小与无力,仿佛所有的努力与追求都在瞬间失去了意义。这种情感的裂变,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引人深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艰辛与孤独,以及在经历之后的深刻感悟。
诗中“重重山前峰”的意思是:
A. 山峰高耸
B. 山峰层叠
C. 山峰孤立
D. 山峰陡峭
诗中“高风惨多寒”意在表达什么?
A. 高处的风景优美
B. 高处的风冷得可怕
C. 高处的风轻柔
D. 高处的风带来温暖
诗中“却视向所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迷茫
B. 自信
C. 反思
D. 幸福
苏辙的《登嵩山十首·峰顶寺》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达了登高望远的主题,但苏辙更强调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王之涣则以豪情壮志和对美景的赞美为主。两首诗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上各有千秋,反映出诗人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