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6:31
九日天坛登集酬夏桂洲都谏 其一
作者:严嵩 〔明代〕
仙都楼阁堪凝望,
谏署壶觞得尽欢。
九日旧从尘里过,
八埏今向眼中宽。
风来碣石驱涛壮,
日上扶桑影树团。
君擅高才能作赋,
吾怜短发未攲冠。
明良一代赓歌盛,
礼乐千年复古难。
即拟泰坛陈藁秸,
早闻阊阖献琅玕。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天坛的美好景象和心情。仙境般的楼阁让人流连忘返,谏议署的酒杯中充满了欢乐。曾经的九月九日是在尘世中度过,而如今的节日让我感到眼前的景象格外宽广。微风吹来,礁石上的波涛汹涌,阳光洒下,树影摇曳。你才华横溢,能够写出优美的诗篇,而我却因年轻尚未理发而显得稚嫩。明朝的贤良一代歌声嘹亮,而礼乐的恢复却是艰难的。如今我打算将稻草捆扎好,早听说阊阖会献上美玉。
作者介绍:严嵩(1480-1559),字士蕴,号玉山,明代著名政治家和诗人。他以谏言和政治才华著称,晚年因权势而备受争议。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诗人在天坛祭天后,借此机会与友人饮酒作乐,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代的思考。
这首诗在意象上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重阳节场景。诗人通过描绘楼阁、酒杯、波涛和阳光,展现了他在节日里的欢快心情。九日的传统习俗使得诗人回忆起往年的时光,而“尘里过”与“眼中宽”的对比,体现了他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
诗中对风景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特别是“君擅高才能作赋,吾怜短发未攲冠”,显示出诗人与友人的才华对比,流露出一丝自谦。最后几句则对明代礼乐的恢复表达了感慨,蕴含了对历史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珍视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友人的赞美及对时代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悟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风来碣石驱涛壮”中的“碣石”指的是什么?
A. 山石
B. 礁石
C. 瀑布
D. 河流
诗人对自己短发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自卑
C. 自谦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严嵩的《九日天坛登集酬夏桂洲都谏》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比较。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和节日氛围,但李白更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而严嵩则更多地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对历史的感悟。
通过这种结构,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九日天坛登集酬夏桂洲都谏 其一》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