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对雨独酌

《对雨独酌》

时间: 2025-05-07 16:39:35

诗句

榴花新酿绿于苔,对雨闲倾满满杯。

荷锸醉翁真达者,

卧云逋客竟悠哉。

能诗岂是经时策,爱酒原非命世才。

门外绿萝连洞口,马嘶应是步兵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9:35

原文展示:

对雨独酌
——韦庄

榴花新酿绿于苔,对雨闲倾满满杯。
荷锸醉翁真达者,卧云逋客竟悠哉。
能诗岂是经时策,爱酒原非命世才。
门外绿萝连洞口,马嘶应是步兵来。

白话文翻译:

在雨中,我独自品酒,眼前的石榴花在青苔上愈显嫩绿,我悠闲地将酒杯斟满。
那醉酒的翁真是个达者,卧云的逋客也显得无比悠然。
能写诗的人难道是凭借时间的积累吗?爱酒的人又岂是世间的奇才?
门外的绿萝藤延伸到洞口,马嘶声响,似乎是步兵正在靠近。

注释:

字词注释:

  • 榴花:石榴花,红色鲜艳的花,象征繁荣。
  • 新酿:新酿的酒,表示新鲜。
  • 荷锸:指用来挖掘或耕作的工具,这里用来形容醉翁的状态。
  • 达者:通达人,指心境开阔的人。
  • 逋客:指隐士,寓意在世外高人。
  • 策:策略或计划,这里指文采与才能。
  • 绿萝:一种常绿的植物,常用于装饰,象征生机。

典故解析:

  • "卧云逋客":可能指的是陶渊明,陶渊明以隐逸著称,常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 "醉翁":引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形容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41年-910年),唐末五代时期的诗人,字端已,号梦得,晚号青山。其作品多为词,风格婉约,情感细腻,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在唐代末期,社会动荡不安,韦庄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中,他通过饮酒作诗来表达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哲理,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诗歌鉴赏:

《对雨独酌》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情感和生活态度的诗。全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在雨中独自饮酒的闲适与超然,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首句“榴花新酿绿于苔”描绘了雨中湿润的环境,石榴花的艳丽与新酿的酒相得益彰,传递出一种清新而愉悦的氛围。接着,诗人自得其乐,醉翁的悠然与隐士的洒脱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他对生命的独特看法。第三句“能诗岂是经时策,爱酒原非命世才”则反映了诗人对文才与饮酒的深刻思考,质疑传统观念中的才华与成就,表达了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最后一句中,门外的马嘶声无意中打破了这份宁静,仿佛暗示着现实生活的不安,但诗人对此却依旧保持着淡然与从容,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榴花新酿绿于苔:描绘石榴花鲜艳的景象,暗示春日的生机;新酿酒的清新,象征着诗人的心情。
  2. 对雨闲倾满满杯:在细雨中,诗人悠然自得地倾倒酒杯,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3. 荷锸醉翁真达者:醉翁指陶渊明,强调诗人崇尚的洒脱与达观。
  4. 卧云逋客竟悠哉:隐者的悠然自得,与醉翁的态度相呼应,传达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境界。
  5. 能诗岂是经时策:反思诗歌创作的本质,认为真才实学不应依赖时间的积累。
  6. 爱酒原非命世才:爱酒的人不必被视为世间的奇才,强调个人的自由与选择。
  7. 门外绿萝连洞口:绿萝象征着生机,而洞口的开放感则暗示与外界的联系。
  8. 马嘶应是步兵来:马嘶声象征着现实的纷扰,而诗人对此却保持冷静。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醉翁与隐士的对比,强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比喻:将饮酒与生活的态度进行类比,突出洒脱的个性。
  • 拟人:马嘶声仿佛在提醒诗人,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强调洒脱、自由与超然的生活哲学,反映了对世俗成就的不屑与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榴花:象征美好与繁荣。
  • 新酿:代表新生与活力。
  • 醉翁:隐喻一种洒脱的态度。
  • 绿萝:象征生机与自然。
  • 马嘶:引入外界的动静,暗示生活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榴花”象征什么? A) 美好与繁荣
    B) 伤痛与离别
    C) 绝望与孤独

  2. “能诗岂是经时策”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文才与成就
    B) 酒的价值
    C) 生活的无奈

  3. 诗人对雨中独酌的态度是? A) 忧伤
    B) 悠然自得
    C) 迷茫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表达隐逸生活的诗意。
  • 白居易的《琵琶行》,反映人生的感慨与思索。

诗词对比: 韦庄的《对雨独酌》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现出对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但韦庄更强调了在动荡时代中的洒脱与淡然,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的归属感与隐逸生活的追求。两者都展现了古代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韦庄诗文集》
  • 《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

相关查询

立春日有怀 自金陵得郡西归晓发梅根市舟中望九华山进退格 小饮俎豆颇备江西淮浙之品戏题二首 其二 上元复犹寒二首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钩矶 枇杷 送聂士友通判上印入朝 郡圃雪销已尽,惟余城阴一街雪 寄题安福刘道协涌翠楼 益公新作三层百尺新楼,署日围山观,贺以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捉襟露肘 鬼神 表里如一 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病染膏肓 如次 示字旁的字 翳荟 豪管哀弦 斗字旁的字 授人以柄 衣褐怀宝 页字旁的字 罗羋 毋字旁的字 天结尾的成语 包含镫的词语有哪些 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