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岁暮山中纪事 其三

《岁暮山中纪事 其三》

时间: 2025-05-07 22:54:46

诗句

乡风腊廿五,比户然爆竹。

穷阴挟黄昏,霹雳起空屋。

梁间鬼拍手,笑人未免俗。

罔两白昼行,渠尔一爆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4:46

原文展示: 岁暮山中纪事 其三 洪咨夔 〔宋代〕

乡风腊廿五,比户然爆竹。 穷阴挟黄昏,霹雳起空屋。 梁间鬼拍手,笑人未免俗。 罔两白昼行,渠尔一爆逐。

白话文翻译: 在乡村的风俗中,腊月二十五日,家家户户都点燃爆竹。 在阴沉的黄昏中,突然间空屋里响起了霹雳声。 梁上的鬼似乎在拍手,嘲笑人们未能免俗。 那些白日里游荡的鬼魅,被一声爆竹驱赶走了。

注释:

  • 腊廿五:腊月二十五日,中国传统节日小年。
  • 比户:家家户户。
  • 穷阴:指阴沉的天气。
  • 霹雳:雷声,这里指爆竹的声音。
  • 梁间鬼:传说中屋梁上的鬼魂。
  • 罔两:古代传说中的鬼怪。
  • 渠尔:如此,这样。

诗词背景: 洪咨夔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岁末乡村的景象,通过爆竹声和鬼魅的描写,反映了民间的风俗和对传统习俗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腊月二十五日乡村燃放爆竹的场景,展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诗中“穷阴挟黄昏,霹雳起空屋”一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爆竹声在阴沉的黄昏中响起的情景,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受。而“梁间鬼拍手,笑人未免俗”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鬼魂赋予了人的情感,以此来讽刺人们对于传统习俗的盲目遵循。最后两句“罔两白昼行,渠尔一爆逐”则进一步以鬼魅被爆竹声驱赶的情景,暗示了传统习俗的力量和人们对它的依赖。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丰富,既展现了节日的欢乐,又隐含了对传统习俗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首句“乡风腊廿五,比户然爆竹”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场景,通过“比户”一词,强调了家家户户都在燃放爆竹,展现了节日的普遍性和热闹氛围。
  • 第二句“穷阴挟黄昏,霹雳起空屋”以“穷阴”和“霹雳”两个强烈的意象,描绘了爆竹声在阴沉的黄昏中响起的震撼效果。
  • 第三句“梁间鬼拍手,笑人未免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鬼魂赋予了人的行为和情感,以此来讽刺人们对于传统习俗的盲目遵循。
  • 最后两句“罔两白昼行,渠尔一爆逐”则以鬼魅被爆竹声驱赶的情景,暗示了传统习俗的力量和人们对它的依赖。

意象分析:

  • “穷阴”和“霹雳”:这两个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阴沉而震撼的氛围,增强了爆竹声的冲击力。
  • “梁间鬼”:这个意象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鬼魂人的行为和情感,增强了讽刺效果。
  • “罔两”:这个意象通过鬼魅被驱赶的情景,暗示了传统习俗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日期是腊月多少日? A. 二十 B. 二十五 C. 三十
  2. 诗中“梁间鬼拍手”的含义是什么? A. 鬼魂真的在拍手 B. 鬼魂嘲笑人们 C. 鬼魂在庆祝节日
  3. 诗中“罔两白昼行”的含义是什么? A. 鬼魅在白天出现 B. 鬼魅在白天被驱赶 C. 鬼魅在白天活动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元日》:通过爆竹声和春风送暖的描写,展现了春节的喜庆氛围。
  • 陆游《除夜》:通过描绘除夕夜的景象,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和对传统习俗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元日》与洪咨夔的《岁暮山中纪事 其三》都描写了节日燃放爆竹的场景,但王安石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节日的喜庆和希望,而洪咨夔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节日习俗和文化内涵,有助于理解诗中的节日描写。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雨中过临溪古堠 罗山平云阔中阁 病後登山亭 孤坐无聊每思江湖之适 暮春龟堂即事 岁晚幽兴 次韵朝陵叶院察见寄 谢君寄一犁春雨图求诗为作绝句 祠禄满不敢复请作口号 乙巳秋暮独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所到之处 牙垢 不堪收拾 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鼎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耆儒硕老 尸字头的字 山字旁的字 贵壮贱老 洋洋纚纚 黑字旁的字 吹奏 闲事 骋暴 反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