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廷迈留少城和初入西龙道院诗来用韵答之

《廷迈留少城和初入西龙道院诗来用韵答之》

时间: 2025-05-07 16:05:45

诗句

雪锦楼高眼易寒,春风朵朵似长安。

终年避事宁为客,到处寻诗胜觅官。

金凿落边檛蹀躞,玉参差裹舞蹒跚。

华灯变尽归来晚,回首西涪可忍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5:45

原文展示:

雪锦楼高眼易寒,春风朵朵似长安。 终年避事宁为客,到处寻诗胜觅官。 金凿落边檛蹀躞,玉参差裹舞蹒跚。 华灯变尽归来晚,回首西涪可忍看。

白话文翻译:

站在高高的雪锦楼上,寒风刺骨,容易感到寒冷。春风中的花朵,一朵朵开放,仿佛是长安城的景象。 整年逃避世俗事务,宁愿做一个过客,四处寻找诗意,胜过追逐官职。 金色的酒杯旁,人们轻快地跳跃,玉制的乐器中,舞者蹒跚地舞动。 华丽的灯光渐渐熄灭,归来时已是夜晚,回首望向西涪,怎能忍心再看。

注释:

  • 雪锦楼:可能指一座高楼,楼上可观雪景,锦绣如画。
  • 眼易寒:形容在高处,寒风刺眼,容易感到寒冷。
  • 春风朵朵似长安:春风中的花朵盛开,景象如同古都长安。
  • 避事:逃避世俗事务。
  • 宁为客:宁愿做一个过客,不涉足世俗纷争。
  • 寻诗胜觅官:寻找诗意比追求官职更为重要。
  • 金凿落:金制的酒杯。
  • 檛蹀躞:轻快地跳跃。
  • 玉参差:玉制的乐器,形状不规则。
  • 舞蹒跚:舞者动作不稳,蹒跚而行。
  • 华灯变尽:华丽的灯光逐渐熄灭。
  • 西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回首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诗意的追求。该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历或隐居时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诗意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或隐居时所作,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高楼、春风、花朵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高楼、春风、花朵等自然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终年避事宁为客,到处寻诗胜觅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金凿落、玉参差等意象,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华灯变尽、回首西涪等词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诗意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雪锦楼高眼易寒:描绘了诗人所在的高楼,寒风刺眼,容易感到寒冷。
  2. 春风朵朵似长安:春风中的花朵盛开,景象如同古都长安。
  3. 终年避事宁为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宁愿做一个过客。
  4. 到处寻诗胜觅官:寻找诗意比追求官职更为重要。
  5. 金凿落边檛蹀躞:金制的酒杯旁,人们轻快地跳跃。
  6. 玉参差裹舞蹒跚:玉制的乐器中,舞者蹒跚地舞动。
  7. 华灯变尽归来晚:华丽的灯光逐渐熄灭,归来时已是夜晚。
  8. 回首西涪可忍看:回首望向西涪,怎能忍心再看。

修辞手法:

  • 比喻:“春风朵朵似长安”中,将春风中的花朵比喻为长安城的景象。
  • 对仗:“终年避事宁为客,到处寻诗胜觅官”中,通过对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意象的描绘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人展现了对自然和诗意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锦楼:高楼,象征诗人所在的环境。
  • 春风朵朵:春风中的花朵,象征自然美景。
  • 金凿落:金制的酒杯,象征诗人所处的环境。
  • 玉参差:玉制的乐器,象征诗人所处的环境。
  • 华灯变尽:华丽的灯光逐渐熄灭,象征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反思。
  • 西涪:地名,象征诗人回首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风朵朵似长安”中的“长安”指的是什么? A. 古都长安 B. 春风中的花朵 C. 诗人的家乡 D. 诗人的隐居地

  2. 诗中“终年避事宁为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官职 B. 逃避世俗生活 C. 热爱自然 D. 隐居山林

  3. 诗中“金凿落边檛蹀躞”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诗人独自饮酒 B. 人们在酒杯旁轻快地跳跃 C. 诗人在乐器旁弹奏 D. 诗人在灯下写作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洪咨夔《廷迈留少城和初入西龙道院诗来用韵答之》: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洪咨夔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宋诗》:收录了洪咨夔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诗歌的总体发展情况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形胜视京兆 水调歌头 庚辰六月,游玉华谷,回过少姨庙 水调歌头·戏为人题醉钟馗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似之、申伯、叔阳皆作,再次前韵) 水调歌头 其一 拟饶州法曹掾作 水调歌头 其四 昌化郡长桥词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贺人再娶 水调歌头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尣字旁的字 晨风零雨 验电器 著手成春 寎月 三框儿的字 包含旱的成语 己字旁的字 拔萃出群 无灰酒 采字头的字 霄门 正败 穷凶极逆 齊字旁的字 老态龙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