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长安羁旅行

《长安羁旅行》

时间: 2025-04-30 18:53:16

诗句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3:16

原文展示:

长安羁旅行
作者:孟郊 〔唐代〕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白话文翻译:

每十天就理一次发,梳理头发时满是旅行的尘土;每三十天喝酒九次,吃饭时却总是旧日的贫乏。万物都有其适当的时机,唯独我还未察觉到春天的来临。失去名声的人,谁还会来探访?得意之时,反而争相亲近。挺直的树木有悠然的鸟翼,静静的水流没有躁动的鱼鳞。才知道喧闹竞争的场所,哪里有君子的身影。轻盈的藤竹在野外生长,新鲜的山蔬蕨菜在山中长成。潜心歌唱,归去的路上,事外的风景才是真实的美好。

注释:

  • 十日:十天。
  • 理发:理发、修剪头发。
  • 三旬:三十天。
  • :喝酒。
  • 唯旧贫:只有以前的贫困。
  • 失名:失去名声。
  • 得意:得志、得意。
  • 直木:挺拔的树木。
  • 恬翼:悠然自得的鸟翼。
  • 静流:静静流淌的水。
  • 躁鳞:躁动的鱼鳞。
  • 喧竞场:喧闹竞争的场所。
  • 君子身:君子的身影。
  • 野策:田野间的藤竹。
  • 潜歌:隐秘地唱歌。
  • 归去来:回归的路途。
  • 风景真:真切的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字东野,号白华,唐代诗人,生于754年,卒于814年。孟郊为人清贫,性格孤傲,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最终于758年考中进士。其诗作风格独特,常以沉郁、质朴、细腻的笔触描绘人情世故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长安羁旅行》写于孟郊在长安的漂泊生活中,诗人在长安求仕,感受到繁华背后的孤独与贫困。诗歌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反映出对名利的无奈与对真实自我与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长安羁旅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诗的开头以“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引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在长安漂泊的生活状态:虽在繁华之地,却常感到生活的单调与贫乏。接着的“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诗人对生活的无奈流露无遗。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意识到万物都有其时间,唯独自己未能感受到春天的到来,这种失落与孤独感愈发明显。接下来,诗人提到“失名谁肯访”,表现出对名利的冷漠与对人情的思考,得意之人反而争相亲近,凸显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

最后,诗的意境逐渐转向自然,诗人提到“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归属感。在潜心歌唱、归去的过程中,诗人才意识到“事外风景真”的道理,真正的美好在于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非世俗的名利纷争。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对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与情感深邃而丰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描述了频繁理发的生活,象征着漂泊不定的状态,头发上的尘土则暗示了长途旅行的疲惫。

  2.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表现出饮酒的频繁,却仍然是贫乏的饮食,揭示了生活的单调与困苦。

  3.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对春天的来临却感到无知,暗示了诗人生活的停滞。

  4.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表达了对名利的冷漠,失去名声的人无人问津,而得意之人则纷纷接近,揭示了人情的虚伪。

  5.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通过直木与静流的意象,表达出对自然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6.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反思竞争的喧嚣,感到“君子”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存在,表现出对世俗的失望。

  7.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描绘自然中的轻松与新鲜,暗示自然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向往。

  8.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结尾处,诗人意识到隐秘的歌声与归去的路途,真正的美在于心灵与自然的融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生活的苦闷与春天的无觉进行对比,寓意深远。
  • 意象:通过“直木”“静流”等自然意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内心的感悟,表达了对真实自我的追寻,强调在名利的喧嚣中,真正的美在于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旅尘:象征漂泊与疲惫的生活状态。
  • 旧贫:反映生活的单调与困窘。
  • :象征希望与新生,但在诗中却未能感知。
  • 直木:象征正直与宁静。
  • 静流:象征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 藤竹:代表自然的轻盈与自由。
  • 薇蕨: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新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孟郊的《长安羁旅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然的向往
    C. 对友情的珍视
    D. 对爱情的思考

  2. 诗中提到“十日一理发”,这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富裕
    B. 漂泊不定
    C. 安稳
    D. 快乐

  3.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反映了什么人际关系? A. 亲密
    B. 冷漠与虚伪
    C. 忘年交
    D. 互帮互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反映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与对自然的珍视。

诗词对比:

  • 孟郊与王维:孟郊重在个体的孤独与对世俗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自然的美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 孟郊与杜甫:孟郊关注个人情感,杜甫则关注社会现实,二者的风格与主题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恭送昙阳大师六首 恭送昙阳大师六首 红线诗五首 红线诗五首 红线诗五首 青县道中 随侍止叟伯父谒孝陵和作 靖节祠堂 和顾景行忍草庵看菊 画芙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麥字旁的字 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僧佉 随意一瞥 移山倒海 相鼠有皮 真馆 烟农 包含炎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瞻相 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物至则反 飞字旁的字 包含砖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两肩担一口 倾吐衷肠 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