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池曲

《临池曲》

时间: 2025-05-06 17:52:56

诗句

池中春蒲叶如带,紫菱成角莲子大。

罗裙蝉鬓倚迎风,双双伯劳飞向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2:56

临池曲

作者:孟郊 〔唐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池中春蒲叶如带,
紫菱成角莲子大。
罗裙蝉鬓倚迎风,
双双伯劳飞向东。

白话文翻译:

池塘中的春天蒲草叶子像带子一样,紫色的菱角像莲子一样大。穿着罗裙、梳着蝉鬓的女子倚着微风,双双的伯劳鸟向东飞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池中:池塘之中。
  • 春蒲:春季生长的蒲草。
  • 如带:像带子一样,形容蒲草的柔软。
  • 紫菱:紫色的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像莲子。
  • 成角:长成角状,形容菱角的形态。
  • 罗裙:用细腻的丝绸制成的裙子,形容女子的衣着。
  • 蝉鬓:用蝉的翅膀梳理的发型,形容女子的美丽。
  • 倚迎风:倚靠在风中,形容女子轻松自在的状态。
  • 双双伯劳:成对的伯劳鸟,象征爱情。

典故解析:

无具体典故,但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女性形象,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懿山,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质朴的风格著称。生于河南,早年生活艰苦,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最终在晚年考中进士。他的诗歌多描写个人情感、自然景观及社会风俗。

创作背景:

《临池曲》作于孟郊的晚年,诗中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歌鉴赏:

《临池曲》以清新自然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气与活力的春日池塘。开篇“池中春蒲叶如带”,用轻盈的比喻展现出春天蒲草的柔软,立即引起读者的视觉想象。接着“紫菱成角莲子大”,描绘了池塘中紫色菱角的丰盈,增强了丰富的自然意象。

第三句“罗裙蝉鬓倚迎风”,刻画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她的衣裙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和惬意。最后一句“双双伯劳飞向东”,则通过双双飞舞的伯劳鸟,象征着爱情与自由,诗意悠远,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女性的柔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诗歌的意境清新脱俗,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池中春蒲叶如带:描绘春天池塘中蒲草的景象,柔软的叶子像带子一样,展现自然的生机。
  2. 紫菱成角莲子大:进一步描写池塘中的紫色菱角,形象生动,突出春天的丰盈。
  3. 罗裙蝉鬓倚迎风:通过对女子的描写,体现春天的温柔和美丽,展现出女性的优雅。
  4. 双双伯劳飞向东:以飞翔的伯劳鸟结束,象征自由与爱情,留给人思考的余地。

修辞手法:

  • 比喻:“叶如带”将蒲草的柔软形态与带子相比,增加了诗意。
  • 对仗:如“罗裙蝉鬓”和“双双伯劳”形成呼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女子倚风的姿态,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蒲: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紫菱:代表丰盈与美丽。
  • 罗裙:象征女性的柔美与优雅。
  • 伯劳:象征爱情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女子穿着__,倚靠在微风中。

  3. 判断题:诗中用“紫菱成角莲子大”来描绘春季的池塘。

答案:

  1. C
  2. 罗裙
  3. 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色,但更侧重于晨曦的清新。
  • 《春江花月夜》:描写春夜的宁静与美丽,意境更为深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孟郊诗传》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即事 还家夜同赵端行分韵赋 和陈待制秋日湖楼宴集篇 白紵词 秋日登陶然亭 谪居海上 祖龙词 八声甘州 七月朔日箨石招同地山少宰小集山斋为鸿博同年之会次韵书箨石所画三友图后 其二 七月朔日箨石招同地山少宰小集山斋为鸿博同年之会次韵书箨石所画三友图后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二字旁的字 中行 夜深人静 党邪丑正 高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大字旁的字 认贼作父 攀今掉古 余留 朱弦三叹 圣人忘情 起道 入字旁的字 妻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