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5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0:22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
文战偶未胜,无令移壮心。
风尘辞帝里,舟楫到家林。
过楚寒方尽,浮淮月正沈。
持杯话来日,不听洞庭砧。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与祝福。诗人虽然在文战中未能获胜,但他的壮志并未因此改变。他告别了帝城,乘舟归家。经过寒冷的楚地,淮水的月亮正沉下去。诗人举杯畅谈将来的日子,却不愿听到洞庭湖的砧声,似在渴望一种宁静与美好的未来。
作者介绍:方干,唐代诗人,字行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见长。他的诗大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开头两句“文战偶未胜,无令移壮心”,表达了尽管在文战中未能胜出,但诗人的志向始终未变,显示出一种顽强的精神和对理想的坚持。接下来的“风尘辞帝里,舟楫到家林”则通过对离别情景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诗人在告别帝城后,乘舟归家,舟楫这一意象不仅是对归途的描绘,也是对心灵归属的渴望。
“过楚寒方尽,浮淮月正沈”两句,描绘了旅途中寒冷的楚地以及夜晚淮水映照的月亮,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令人感受到归途的孤寂与思念。而最后两句“持杯话来日,不听洞庭砧”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故土的依恋,尽管有些不舍,但仍愿意畅谈未来的美好。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优美。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文战”是指什么?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持杯话来日”中的“杯”指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方干的《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与李白的《送友人》都表达了送别时的情感,但方干更强调对未来的期待,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不舍。这种情感的细腻表现和自然意象的运用,使得两首诗在风格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