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

《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

时间: 2025-05-06 19:26:11

诗句

樵猎两三户,凋疏是近邻。

风雷前壑雨,花木后岩春。

文字不得力,桑麻难救贫。

山禽欺稚子,夜犬吠渔人。

未必圣明代,长将云水亲。

知音不延荐,何路出泥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6:11

原文展示:

樵猎两三户,凋疏是近邻。
风雷前壑雨,花木后岩春。
文字不得力,桑麻难救贫。
山禽欺稚子,夜犬吠渔人。
未必圣明代,长将云水亲。
知音不延荐,何路出泥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周围只有零星的几户人家,环境显得荒凉。风雨雷电在前山的沟壑中交加,春天的花木却在后山的岩石旁生长。诗人感慨,自己的文字无力,难以改变贫困的境况。山中的鸟儿欺负着无知的孩子,夜里的狗却对渔人吠叫。或许并非是一个明圣的时代,总是与云水相亲。知音难以得到推荐,何以能够走出这泥泞的尘世?

注释:

  • 樵猎:砍柴和打猎。
  • 凋疏:形容人烟稀少,环境荒凉。
  • 前壑:指山前的沟壑。
  • 不得力:指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无用。
  • 桑麻:指农作物,象征生计。
  • 欺稚子:山中的鸟儿欺负幼小的孩子。
  • 未必:未必,一定不是的意思。
  • 云水亲:与自然亲近,形容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
  • 知音:志同道合的人。

典故解析:

“知音”出自古代的故事,讲的是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象征着真正的理解与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约835年-约901年),唐代诗人,字季廉,号白石,福建人。其诗多描绘田园风光,表达隐逸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方干隐居之际,反映了他对周围环境的感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得以展现。

诗歌鉴赏:

《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是一首富有田园色彩和人生哲理的诗。诗的开头通过“樵猎两三户,凋疏是近邻”,勾勒出一个偏远而贫瘠的村落,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氛围。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思与无奈。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通过“风雷前壑雨,花木后岩春”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顽强,传达出一种希望的气息。然而,接下来的“文字不得力,桑麻难救贫”则突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力感,尽管有心耕耘,却难以改变困境。

“山禽欺稚子,夜犬吠渔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面,山鸟的自由与夜犬的警觉形成对比,暗示了生活中的不和谐与无奈。最后两句“未必圣明代,长将云水亲”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失望,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内心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生思考,展现了方干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兼具哲理与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樵猎两三户:描绘偏僻村落的景象,暗示人烟稀少。
  • 凋疏是近邻:邻近的环境显得荒凉,反映生活的艰辛。
  • 风雷前壑雨:自然环境的恶劣,暗示生活的挑战。
  • 花木后岩春:春天的花木依然生长,象征着希望。
  • 文字不得力:表达诗人对自己才华的无奈。
  • 桑麻难救贫:即使有农作物,也难以改变贫困境况。
  • 山禽欺稚子:自然界的残酷,象征着弱者的无助。
  • 夜犬吠渔人:夜晚的警觉,反映生活的处境。
  • 未必圣明代:对理想社会的质疑,表达失望。
  • 长将云水亲:强调与自然的亲密感,表现诗人向往的生活。
  • 知音不延荐:感叹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帮助自己。
  • 何路出泥尘:对未来迷茫的无奈,感叹人生的艰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樵猎”与“桑麻”,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如“云水亲”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 拟人:如“山禽欺稚子”,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社会的反思,充满了哲理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樵猎:象征生存的艰辛和自然的原始。
  • 风雷雨:代表自然的力量与生活的不易。
  • 春花:象征希望和生命的顽强。
  • 山禽与夜犬: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中的冲突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樵猎”指的是哪些活动? A. 砍柴和打猎
    B. 种田和收割
    C. 渔业和采集
    D. 旅行和探险

  2. “文字不得力”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B. 对社会的无奈
    C. 对未来的乐观
    D. 对生活的满足

  3. 诗中提到的“知音不延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感慨孤独与无助
    B. 对友谊的珍惜
    C. 对名利的渴望
    D.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但更加注重宁静的氛围与内心的平和。
  • 陶渊明《饮酒》:强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隐逸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夏日园中清暑(二首) 儿牧牛 画堂春 忆秦 短歌行 其二 短歌行 其一 塞下曲 万历宫词 其四 桃花 兰芽云吟山房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玄妙莫测 飞遁 羽字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反袂 骋迈 舌桥不下 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山字旁的字 攘袂扼腕 和风细雨 税场 展眉解颐 耳刀旁的字 撞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