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又六噫

《又六噫》

时间: 2025-08-09 10:48:25

诗句

飚风起兮海水飞,噫。

文武尽兮火德微,噫。

鹰鸇相击兮靡所施,噫。

鸿秸欲举兮将安归,噫。

櫂歌中流兮任所之,噫。

狈抱春秋兮莫我知,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10:48:25

原文展示:

又六噫
文天祥 〔宋代〕
飚风起兮海水飞,噫。
文武尽兮火德微,噫。
鹰鸇相击兮靡所施,噫。
鸿秸欲举兮将安归,噫。
櫂歌中流兮任所之,噫。
狈抱春秋兮莫我知,噫。

白话文翻译:

狂风起时,海水翻腾,唉!文治武功都已消逝,火德也显得微弱,唉!鹰和鸇鸟在空中相互搏斗,却无处施展,唉!大雁的羽毛想要飞起,却不知道该归向何方,唉!我在水中划船高歌,任凭它流淌,唉!我抱着春秋的书卷,却无人知晓我的心情,唉!

注释:

  • 飚风:强烈的风。
  • 文武:指文治和武功,象征国家的治理和保护力量。
  • 火德:古代五德之一,象征着热情和战斗力。
  • 鹰鸇:指两种猛禽,象征竞争和冲突。
  • 鸿秸:大雁的羽毛,象征归属和方向。
  • 櫂歌:指划船时的歌声,象征着自由与随意。
  • 狈抱春秋:指抱着《春秋》这本书,象征着对历史的理解与思考。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文武”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理念,强调文治与武功的结合。而“火德”则源自于道教的五德理论,代表着人的情感与性格。鹰与鸇的搏斗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不安,“鸿秸”则是对理想归宿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迷惘与困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极高的忠诚与勇气,后被俘而死。他的诗作充满爱国情怀,风格雄浑。

创作背景:

《又六噫》创作于南宋灭亡前夕,文天祥在国破家亡之际,写下此诗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悲哀与自己的无奈,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追寻。

诗歌鉴赏:

《又六噫》是一首富有深刻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社会状况,表达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开篇“飚风起兮海水飞”通过强烈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紧张动荡的氛围,暗喻着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接下来的“文武尽兮火德微”则体现了国家治理的失败与道德的沦丧,文天祥借此表达自己对国破家亡的无奈与悲痛。

“鹰鸇相击兮靡所施”展现了竞争与冲突的无奈感,而“鸿秸欲举兮将安归”则进一步加重了归属感的缺失,诗人在迷茫中徘徊,失去了方向。最后两句“櫂歌中流兮任所之,狈抱春秋兮莫我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沉思,对未来命运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的抱怨。在整首诗中,“噫”字的重复,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色彩,仿佛是一声声无奈的叹息,令人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忧虑和绝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飚风起兮海水飞:自然之力如狂风般肆虐,海水翻腾,暗示着社会动荡。
  • 文武尽兮火德微:文治和武功的衰退,火德的微弱象征着国力的衰败。
  • 鹰鸇相击兮靡所施:猛禽之间的搏斗,象征着无处施展的力量与无奈。
  • 鸿秸欲举兮将安归:大雁羽毛象征着归宿,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
  • 櫂歌中流兮任所之:在水中划船、歌唱,暗示着对自由的向往。
  • 狈抱春秋兮莫我知:抱着历史却无人理解,表现出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社会动乱。
  • 拟人:鹰鸇的搏斗赋予生命,暗示社会冲突。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面描绘了自然与社会的动荡,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国家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表达了无奈与悲哀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飚风:象征动荡与不安。
  • 海水:象征力量与深不可测。
  • 鹰鸇:象征竞争与冲突。
  • 鸿秸:象征归属与方向。
  • 櫂歌:象征自由与随意。
  • 春秋:象征历史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飚风起兮海水飞”中“飚风”指的是什么?

    • A. 温和的风
    • B. 强烈的风
    • C. 平静的风
  2. “鸿秸欲举兮将安归”中“鸿秸”象征什么?

    • A. 大雁的羽毛
    • B. 归属与方向
    • C. 战斗的力量
  3. 诗中反复出现“噫”的含义是什么?

    • A. 高兴的呼喊
    • B. 无奈的叹息
    • C. 愤怒的呐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相比,文天祥的《又六噫》更具历史的沉重感,而陆游则更多表现出个人的情感与对现实的思考。两个诗人都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自然与社会的描写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魔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狂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匠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将 赠任懒夫 赠钱唐邑长高秘校 赠金陵明上人 赠胡人 赠胡明府 赠崔少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硬笔 油荤 齿字旁的字 指敌忘身 坐失事机 虫字旁的字 盱衡厉色 长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弟及 儿字旁的字 省事宁人 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驮的词语有哪些 枝楞 玉种 衣马轻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