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4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9:36
题西岩寺三绝
几领笙歌来赏胜,为怜山水每忘归。
洞中时与林僧语,不信红尘有是非。
几次带着笙歌来这里欣赏美景,是因为爱惜这山水而总是忘记要回去。
在洞中有时与林中的僧人交谈,不相信红尘中有是非。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红尘”一词常用来形容世俗生活的纷繁复杂,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淡漠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裴大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见于史籍,但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往往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繁华的超然态度。
创作于西岩寺,诗人徜徉于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内心的宁静,借此表达自己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题西岩寺三绝》是一首表现诗人对自然美景与隐逸生活向往的诗。开头几句以“几领笙歌来赏胜”引入,显示出诗人多次光临此地,沉醉于大自然的美好,乐于享受这一切。诗中提到的“为怜山水每忘归”更是深刻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几乎让人忘记了归去的时间。这种情感在诗中反复回荡,表明了诗人渴望远离尘世纷争,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洞中时与林僧语,不信红尘有是非”则展现出诗人与隐士的交流与思索,暗示出一种超脱的哲学思考。诗人不信世俗的对错,而是向往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世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淡泊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一种精神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无奈与淡漠。
诗人多次来西岩寺是为了:
A. 欣赏美景
B. 结识朋友
C. 学习佛法
“不信红尘有是非”中的“红尘”指的是:
A. 自然景色
B. 世俗纷扰
C. 内心宁静
本诗的主题是:
A. 对友情的赞美
B. 对自然的热爱与超脱
C. 对历史的回忆
答案:
对比《题西岩寺三绝》与王维的《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