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泰山

《咏泰山》

时间: 2025-04-28 03:40:15

诗句

万古春之主,群山孰可曹。

都因敦厚大,不是险㠊高。

顶衬天地愁,根盘野□牢。

坎离分背面,明月转周遭。

仙馆鸾朝舞,神亭鬼夜号。

云来诸夏雨,风去百川涛。

东渭藏阴重,西秦抱势豪。

龙蛇藏隙穴,草木立毫毛。

陕谷三升土,黄河五尺壕。

暂登临日观,直下钓灵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0:15

原文展示:

万古春之主,群山孰可曹。
都因敦厚大,不是险㠊高。
顶衬天地愁,根盘野牢。
坎离分背面,明月转周遭。
仙馆鸾朝舞,神亭鬼夜号。
云来诸夏雨,风去百川涛。
东渭藏阴重,西秦抱势豪。
龙蛇藏隙穴,草木立毫毛。
陕谷三升土,黄河五尺壕。
暂登临日观,直下钓灵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泰山的威严与壮丽,称其为万古春天的主宰,群山中谁能与之相比。泰山因其厚重而非险峻而著称。山顶承载着天地的忧愁,根基扎根于广阔的原野。坎离是阴阳的象征,明月在周围不断变化。仙人的宫殿中,鸾鸟在晨间舞蹈,神秘的亭台在夜里呼号。云层来临时,带来夏季的雨水,风吹去时,百川涛声四起。东边的渭水藏着阴影,西边的秦岭则显示出豪放的气势。龙与蛇潜藏在山间的缝隙中,草木生长如毫毛。陕谷的土壤丰腴,黄河的河床宽广。暂时登上山顶,直下去钓灵动的鳌鱼。

注释:

  • 万古春之主:指泰山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是春天的象征。
  • 群山孰可曹:群山中谁能与泰山比肩。
  • 敦厚:形容泰山稳重厚实。
  • 险㠊高:指险峻与高度,强调泰山的独特性。
  • 顶衬天地愁:山顶承载着天地的愁苦。
  • 根盘野牢:根扎于广阔的土地。
  • 坎离:指阴阳的两个方面。
  • 明月转周遭:明月在四周的变化。
  • 仙馆鸾朝舞,神亭鬼夜号:描绘神仙和鬼神的活动。
  • 云来诸夏雨:云彩来时,带来夏雨。
  • 风去百川涛:风吹去时,百川激荡。
  • 东渭藏阴重,西秦抱势豪:东边的渭水阴沉,西边的秦岭气势豪放。
  • 龙蛇藏隙穴:龙与蛇隐藏在缝隙中。
  • 草木立毫毛:草木生长茂盛。
  • 陕谷三升土,黄河五尺壕:陕谷的土层丰厚,黄河的河床宽广。
  • 暂登临日观,直下钓灵鳌:作者在山顶短暂观望,想要下去钓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大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哲理思考,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游历泰山时,旨在表达对泰山的赞美与崇敬。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历史悠久,象征着国家的稳定与安宁,诗人通过描写泰山的壮丽景色,抒发其内心的感慨。

诗歌鉴赏:

刘大方的《咏泰山》是一首极具表现力的山水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修辞手法,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篇以“万古春之主”点明了泰山在自然景观中的独特地位,强调了它的永恒与不变。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敦厚大”和“不是险㠊高”来突出泰山的厚重和稳固,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坚定的力量。

诗中通过“顶衬天地愁,根盘野牢”描绘了泰山深沉的情感,似乎在承载着天地之间的忧愁。这种情感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接着,诗人运用“坎离分背面,明月转周遭”的意象,将阴阳与自然变化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个动态的宇宙观。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仙境与神秘的活动,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与向往。“云来诸夏雨,风去百川涛”则将自然元素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表现出自然力量的伟大与不可抗拒。

整首诗在气势上层层推进,情感上由自然景观引发哲理思考,最终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诗人不仅仅是在描写泰山的外在美,更是在探索其内在的精神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古春之主:象征着永恒的春天,代表着生命的源泉。
  • 群山孰可曹:提问式的语气,强调泰山的无与伦比。
  • 都因敦厚大:指泰山的厚重使其超越其他山峰。
  • 不是险㠊高:强调泰山的平和与稳固。
  • 顶衬天地愁:山顶承载着天与地的忧愁,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根盘野牢:深深扎根于广袤的土地,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泰山比作春之主,凸显其地位。
  • 对仗:如“云来诸夏雨,风去百川涛”,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如“天地愁”使得自然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泰山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泰山:象征着稳重、永恒与力量。
  • 明月:象征着变化与轮回,常与时间相关联。
  • 仙馆:代表着人们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 龙蛇:象征着神秘与潜藏的力量。
  • 黄河:象征着民族的脊梁,富饶与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泰山被称为“万古春之主”,主要是因为其: A. 高大险峻
    B. 厚重稳固
    C. 风景优美
    D. 历史悠久

  2. 诗中提到的“仙馆鸾朝舞”主要表现了: A. 自然景色
    B. 人的活动
    C. 神秘的气氛
    D. 泰山的高度

  3. “云来诸夏雨”意在表达: A. 云彩的变化
    B. 自然的力量
    C. 人的希望
    D. 诗人的情感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刘大方的《咏泰山》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深刻思考,而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描绘。王之涣的诗歌则更侧重于表现壮丽的景色与个人的豪情,两者在表达情感上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泰山的文化与历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赵十二赴举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辄献此诗 东兵长句十韵 押兵甲发谷口寄诸公 将赴池州道中作 襄阳雪夜感怀 代人寄远 六言二首 奉和白相公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长句四韵 杏园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黄字旁的字 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顺过饰非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冶氏 刳形去皮 改名换姓 趙面 倒八字的字 偷合苟容 廾字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憨状可掬 扣关 朱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