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惜花

《惜花》

时间: 2025-05-02 16:22:04

诗句

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明年又相见,还恐是愁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22:04

原文展示:

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明年又相见,还恐是愁中。

白话文翻译:

没有言语与花道别,仔细看那枝头的花儿依旧红艳。
明年再相见时,却又担心会是在愁苦之中。

注释:

  • 无语:没有语言,指的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情感。
  • 与花别:与花分别,暗示对花的依依不舍。
  • 细看:仔细观察。
  • 枝上红:指的是树枝上盛开的红花。
  • 相见:再次见面。
  • 还恐:还担心,表示对未来的忧虑。
  • 愁中:在忧愁之中。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青春、美丽和短暂的生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任翻(约公元735年-约公元791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感情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惜花》创作于唐代,那个时期,诗人们普遍受到自然美的启发,借花来表达个人情感,任翻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花的惜别之情,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惜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诗人对花的依恋与对未来的忧虑。首句“无语与花别”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连结。花的盛开是生命的象征,而与花别离则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短暂。第二句“细看枝上红”则将视线聚焦于花朵,细致入微地观察使得读者能感同身受,仿佛也与诗人一同凝视这份美丽。结尾的“明年又相见,还恐是愁中”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既期待重逢,又惧怕重逢时的愁苦,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花的美丽,更深层地探讨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无语与花别”:诗人面对花,因感情深厚而无言以对,表现出对花的珍惜。
    • “细看枝上红”:在离别之际,诗人细致地观察着花的颜色,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 “明年又相见”: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希望明年还能见到这花。
    • “还恐是愁中”:但同时也隐含了对未来的忧虑,担心再相见时心中会充满愁苦。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花与人类情感相联系,赋予花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花的短暂与离别,探讨了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美丽、青春与生命的短暂。
  • :代表着支撑与连接,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 :代表着人内心的忧伤与对未来的担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语与花别”中,“无语”指的是什么?

    • A. 没有语言
    • B. 没有花
    • C. 没有朋友
  2. “细看枝上红”中的“红”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果实
    • B. 红色的花
    • C. 红色的叶子
  3. 诗人对未来的心态是怎样的?

    • A. 乐观
    • B. 忧虑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了春天的美丽与离愁。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上与《惜花》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王之涣)与《惜花》在表现自然景色时,前者更注重壮丽的景观,而后者则细腻入微,表达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追感三朝遭遇今如一梦 咏閒 霜后菊 和黄正言劝农 致政张教授晚而买妾有女戏赠 二月道傍梅花 贺王委发提举挂冠 咏蚕 沈约 和叶叔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毋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拔的词语有哪些 焦巴巴 海枯见底 瓢壶 黑字旁的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目瞪神呆 东野巴人 支诺皋 镸字旁的字 怨憾 杨虎围匡 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飞字旁的字 弹冠振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