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葛仙井

《葛仙井》

时间: 2025-07-31 09:00:52

诗句

古井碧沈沈,分明见百寻。

味甘传邑内,脉冷应山心。

圆入月轮净,直涵峰影深。

自从仙去后,汲引到如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9:00:52

原文展示:

古井碧沈沈,分明见百寻。
味甘传邑内,脉冷应山心。
圆入月轮净,直涵峰影深。
自从仙去后,汲引到如今。

白话文翻译:

这口古井碧绿而深沉,清澈的水清晰可见百尺深。井水甘甜,流传到城镇之中,水源清凉,似乎源自山的心脏。水面如同圆月般洁净,清波荡漾,正映照着山峰的深邃影子。自从仙人离去之后,直到现在,人们依然在这里汲水。

注释:

  • 古井:指古老的水井,象征着岁月的沧桑。
  • 碧沈沈:形容水色碧绿而深沉,给人一种清澈的感觉。
  • 百寻:古代计量深度的单位,寻为“十丈”,百寻即一百丈,表示井水之深。
  • 味甘:水的味道甘甜。
  • 脉冷:水源清凉,脉指水脉,表示水的来源。
  • 月轮:月亮的圆形,象征洁净。
  • 峰影:山峰的影子,代表自然的美。
  • :指道教中的仙人,寓意高洁和超脱。

典故解析:

“自从仙去后”可以理解为与道教文化相关,仙人往往被视为超脱于世俗之上,代表着自然与人间的和谐。古井之水既是自然的馈赠,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任翻,字幼安,唐代诗人,出身于士族,曾任官职,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文人雅士对自然的关注与描绘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古井作为自然的象征,体现了人们对传统与文化的珍视。

诗歌鉴赏:

《葛仙井》以古井为主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诗人的笔触细腻而生动,描绘出古井的碧水与周边的山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深的氛围。开头两句“古井碧沈沈,分明见百寻”,不仅展现了井水的清澈,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积淀。第三、四句通过描绘井水的甘甜与山脉的影子,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最后一句“自从仙去后,汲引到如今”则引发读者对人事沧桑的思考,仙人离去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失落,然而井水的甘甜又给人以慰藉,似乎在告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恒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寓意,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同时也引发对生命与历史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邃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描绘了古井的深度与水质,表现出自然的纯净。
    • 第三句通过“圆入月轮净”来形容井水的清澈,表现出一种理想的状态。
    • 第四句则通过仙人的离去引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增添了诗的哲理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月轮”,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味甘传邑内,脉冷应山心”,使诗句更加整齐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古井的描写,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古井: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人类文明的延续。
  • 碧水:代表自然的纯净与生命的源泉。
  • 月轮:象征着理想的完美与和谐。
  • 仙人:代表超脱与理想,对人世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井”象征什么?

    • A. 历史的积淀
    • B. 现代的科技
    • C. 人的孤独
  2. “味甘传邑内”中的“邑”指的是什么?

    • A. 村庄
    • B. 城镇
    • C. 城市
  3. 诗中提到的“仙”是指什么?

    • A. 武士
    • B. 道教中的神仙
    • C. 王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比较《葛仙井》与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葛仙井》更侧重井水的清澈与人文情怀,而《终南山》则更强调山的雄伟与孤独。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答韩十八驽骥吟 寓兴 汝川行 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 福州送郑楚材赴京,时监察刘公亮有感激郑意 送潭州陆户曹之任(户曹自处州司仓除) 江夏留别华二(一作别辛三十) 蜀中将归留辞韩相公贯之 春日途中寄故园所亲 徐十八晦落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东观西望 枉用心机 诊病 足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锱铢必较 謡词 易地皆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 百无所成 耒字旁的字 大字旁的字 沈壮 蠹政病民 支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