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0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00:54
作者:葛长庚 〔宋代〕
两鬓青丝发,双眼黑方瞳。
人皆道是,昭庆一个老仙翁。
暂别蓬莱弱水,自把星冠月帔,
玉佩舞薰风。醉入桃源路,
归去不知踪。
举云璈,鸣铁笛,抚丝桐。
满前剑弁森列,稽首捧金钟。
挺挺松形鹤貌,任待桑田变海,
宝鼎粒丹红。
玉帝下明诏,独骑上瑶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白发苍苍、双眸如黑宝石般明亮的老仙翁,大家都说他是昭庆的仙人。他暂时离开蓬莱的弱水,自己佩戴着星冠和月帔,玉佩在微风中轻轻舞动,仿佛醉入桃源,回去后却不知去向。他举着华美的云璈,吹响铁笛,弹奏着丝桐,面前的剑弁整齐列阵,恭敬地捧着金钟。老者身姿挺拔,像松树形状的仙鹤,任凭桑田变海,宝鼎里的丹药闪烁着红光。天帝下达圣旨,他独自骑着仙马飞上瑶空。
作者介绍:葛长庚,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石知院生辰之际,诗人以祝寿之名,寄托对长寿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这首《水调歌头(石知院生辰)》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悠扬的韵律,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歌开头描绘了老仙翁的形象,细腻的描写使得这一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让人感受到那份超凡脱俗的气质。接着,诗人通过对蓬莱弱水、桃源路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诗中多次提到的音乐元素,如云璈、铁笛、丝桐,增加了作品的韵律感,也传达出一种欢快的氛围,感染了读者。最后,诗人以“玉帝下明诏,独骑上瑶空”作结,既展现了仙人的尊贵,也暗示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全诗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两鬓青丝发,双眼黑方瞳。
描绘了老仙翁的形象,表现出他虽年长却仍有青丝和明亮的眼睛,象征着精神焕发。
人皆道是,昭庆一个老仙翁。
说明他被大家视为仙人,昭庆传说中的长寿象征。
暂别蓬莱弱水,自把星冠月帔,
暂时离开理想的仙境,自己装扮得如同仙人一般,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玉佩舞薰风。醉入桃源路,
玉佩在微风中摇曳,令人陶醉,桃源路象征着理想的生活。
归去不知踪。
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仿佛一旦进入就难以回归现实。
举云璈,鸣铁笛,抚丝桐。
描绘音乐的场景,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满前剑弁森列,稽首捧金钟。
表现出恭敬的仪式感,象征着对老仙翁的尊重。
挺挺松形鹤貌,任待桑田变海,
比喻仙人的姿态高洁,象征着超然的境界,不在乎世事变迁。
宝鼎粒丹红。
强调长生不老的追求,丹药象征着健康和长寿。
玉帝下明诏,独骑上瑶空。
最后以仙人的升华结束,象征着最终的自由与超脱。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友人的祝福以及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蓬莱”象征什么?
“醉入桃源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的“云璈”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但更多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葛长庚则侧重于对友人的祝福和超然的生活态度。两者都展现了宋代诗人的深厚情感,但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