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银树道上

《银树道上》

时间: 2025-04-30 18:44:56

诗句

银林驿路雪离披,行迹茫茫自苦悲。

不忍早梅经细雨,却欣折竹压枯篱。

身嫌出陆肩舆破,足涉沿溪口岸迟。

荒店无人尘满釜,岂堪独力任晨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4:56

原文展示:

银林驿路雪离披,行迹茫茫自苦悲。
不忍早梅经细雨,却欣折竹压枯篱。
身嫌出陆肩舆破,足涉沿溪口岸迟。
荒店无人尘满釜,岂堪独力任晨炊。

白话文翻译:

在银色的林间驿道上,雪花纷飞,我的行迹模糊,心中充满了悲伤。
不忍心看到早梅在细雨中凋零,却又欣喜地折下那压弯篱笆的竹子。
我嫌弃肩上的担子破损,走在沿溪的路上,脚步缓慢。
荒凉的客栈里无人问津,锅里满是灰尘,真不忍心独自一人做早饭。

注释:

  1. 银林:指银白色的树林,形容雪后的景象。
  2. 驿路:古时供行人、驿马通行的道路。
  3. 茫茫:形容模糊不清。
  4. 苦悲:内心的苦痛和悲伤。
  5. 早梅:指早春时节的梅花。
  6. 细雨:细小的雨滴。
  7. 竹压枯篱:竹子重压使得干枯的篱笆弯曲。
  8. 肩舆:古代一种用于乘坐的担架。
  9. 沿溪口岸:指沿着溪流的岸边。
  10. 荒店:荒凉的客栈。
  11. 晨炊:早晨做饭。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早梅”和“细雨”常常用以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其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在一个雪天的旅途中写成,诗人表达了在路途中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生活的艰辛。

诗歌鉴赏:

《银树道上》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和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人与雪景相伴,内心却充满了苦涩的情感。开篇的“银林驿路雪离披”描绘了一幅冷清而美丽的冬日景象,雪花在林间飞舞,令人感到孤独与寒冷。接着,诗人通过“不忍早梅经细雨”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同情,梅花的凋零象征了时光的无情与个体命运的无奈。而“却欣折竹压枯篱”则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坚持与乐观,虽然外界环境恶劣,仍然能从中找到乐趣,折竹子以装点枯篱,显示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转向个人的孤独感,诗人嫌弃肩上的担子破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走在溪边的路上,脚步显得缓慢而沉重。最后一联“荒店无人尘满釜,岂堪独力任晨炊”将孤独感推向高潮,荒凉的客栈无人问津,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生活的琐事,生动地体现了那种深切的孤独与无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银林驿路雪离披:描绘了雪后的道路和林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2. 行迹茫茫自苦悲:行走的痕迹模糊不清,诗人对自身处境感到悲伤。
  3. 不忍早梅经细雨:对早春梅花在雨中受损的无奈与心痛。
  4. 却欣折竹压枯篱:虽然有无奈,但仍能从竹子的美中找到些许安慰。
  5. 身嫌出陆肩舆破:对旅行中各种不便的抱怨,反映出生活的艰辛。
  6. 足涉沿溪口岸迟:沿着溪流行走,脚步缓慢,隐含了对生活的沉重感。
  7. 荒店无人尘满釜:形容旅途的孤独与无奈,荒凉的客栈无人,锅里满是灰尘。
  8. 岂堪独力任晨炊:诗人感叹独自面对生活琐事的无奈,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心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着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以及对孤独、生活苦难的深刻反思。尽管生活艰辛,诗人依然寻求内心的宁静与乐观,体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银林:象征寒冷、孤独的环境。
  2. 早梅: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的短暂。
  3. :象征坚韧与希望。
  4. 荒店:象征孤独与无助的生存状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银林驿路雪离披”中的“银林”指的是什么? A. 银色的树林
    B. 银色的河流
    C. 银色的道路
    D. 银色的山峰

  2. 诗中“不忍早梅经细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同情与无奈
    C. 愤怒
    D. 兴奋

  3. “岂堪独力任晨炊”意味着什么? A. 诗人享受烹饪
    B. 诗人感到孤独与无奈
    C. 诗人喜欢独自旅行
    D. 诗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思考。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前者描绘了自然的凋零与生活的艰辛,而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草的生命力和希望的向往。两者在主题上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生查子 十三岁时作 生查子 生查子 梦中得句“情至最深时”,对句终嫌不切,至醒亦无所对 生查子 生查子 生查子 生查子 其三 补缺 生查子 生查子 咏史六首 其一 生查子 薄情三篇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游田 单人旁的字 三鹿郡公 甘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通状 秦晋之好 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尣字旁的字 厚皮老脸 蹋鸱巾 穴处野居 赤字旁的字 蚤济 画荻丸熊 危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