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5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57:15
冷翠谷看瀑二首 其二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清啸谷音答,閒眠松荫便。
山林微暑退,钟鼓远风传。
足茧忧羸仆,身轻羡散仙。
乍暄思午盥,喜际石根泉。
在清冷的翠谷中,我的呼啸声在山谷中回响,闲适地在松树的阴影下小憩。
山林中的微微暑气渐渐消退,远处的钟声和鼓声在风中传来。
脚上的茧让我感到疲惫,身体的轻盈让我羡慕那散仙般的自在。
偶尔的暖阳让我想起了午间的洗漱,喜悦地来到石根泉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散仙”常用来形容那些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人,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留存,主要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表现一种闲适、超然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自然环境中,表达了诗人在山林中游览时的心境,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间琐事的超脱,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清新脱俗的生活理念。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山谷中幽静环境中的感受与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画面,清啸在山谷间回响,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松树的阴荫为诗人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栖息之所,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借助钟声和鼓声传来的意象,深化了诗人心境的变化。微暑的退去,象征着世俗烦扰的消散,使得诗人能更专注于内心的感受。诗人自述“足茧忧羸仆”,生动地展现了他在自然游历中的辛劳与疲惫,然而此时的身轻又让他向往那种超脱的散仙生活,表达了对自由、无拘束的渴望。
最后两句以“乍暄思午盥”结尾,展现出诗人面对自然时的简单快乐,清泉的流淌与暖阳的照耀,让他忘却烦恼,沉浸在瞬间的宁静与美好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尘世喧嚣的超脱与向往,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清啸”指的是:
A. 寂静无声
B. 清晰的呼啸声
C. 风声
诗人对“身轻羡散仙”的向往主要反映了:
A. 对人间繁华的追求
B.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C. 对名利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钟鼓远风传”意味着:
A. 远处的声音传入耳中
B. 山林的宁静
C. 诗人的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董嗣杲的《冷翠谷看瀑》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主题上都有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于自然的细腻描绘,而董嗣杲则通过对话与内心反思,展现了更深层的哲思。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