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2:21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在闺房中的年轻少妇对此毫无愁苦,
春日里她在翠楼上认真打扮。
忽然看到陌生小路上杨柳的颜色,
心中懊悔让丈夫去追求封侯的荣华。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封侯”一词在古代多指封爵、升官,代表了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
作者介绍:王昌龄(698年-759年),字少伯,号季凌,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边塞诗和骈文著称。王昌龄的诗作多描写边塞风光及离愁别绪,擅长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闺怨》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社会上对仕途的期待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相互交织,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之间的无奈与挣扎。
《闺怨》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少妇内心的矛盾与愁苦。开头的“闺中少妇不知愁”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初春时节的宁静与安逸,少妇沉浸在自己的美丽中,似乎忘却了外面的纷扰。然而,随着“忽见陌头杨柳色”的出现,春天的生机和新生命的气息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的忧虑。杨柳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却也让她意识到自己因丈夫追求封侯而错过的青春和幸福。诗的结尾“悔教夫婿觅封侯”,透露出少妇的懊悔与无奈,表明她对丈夫追求功名利禄的反思,反映出对家庭和个人感情的深切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女性在追求幸福与社会期待之间的矛盾心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与社会期望之间的两难选择,流露出对家庭幸福的渴望与对仕途功名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的“闺中少妇”指的是哪个年龄段的女性?
A. 老年女性
B. 年轻已婚女性
C. 单身女性
D. 中年女性
诗中提到的“杨柳色”象征着什么?
A. 忧愁
B. 春天的生机
C. 秋天的萧条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