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使东川。望喜驿

《使东川。望喜驿》

时间: 2025-07-31 20:40:54

诗句

满眼文书堆案边,眼昏偷得暂时眠。

子规惊觉灯又灭,一道月光横枕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20:40:54

诗词名称: 使东川。望喜驿

作者: 元稹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满眼文书堆案边,
眼昏偷得暂时眠。
子规惊觉灯又灭,一道月光横枕前。


白话文翻译:

在堆满文书的桌案旁,我的眼睛昏沉,只好偷得片刻的安眠。忽然被子规的叫声惊醒,灯光又熄灭了,只有一道月光洒在我的枕边。


注释:

字词注释:

  1. 文书:书信、文档,这里指公务文书。
  2. 堆案边:桌案旁边堆满了文书。
  3. 子规:杜鹃鸟,古时常用来象征悲哀或思乡。
  4. 惊觉:被惊醒。
  5. 横枕前:横在枕头前的月光。

典故解析:

“子规”是古诗常用意象,象征着失意与离愁,杜鹃啼血的传说与诗歌中常常相伴而生,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梦窗,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倡导新乐府运动。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内容多反映社会民生和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在东川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在繁忙的公务与个人感情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压力与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五言句式,展现了诗人面对繁重文书的疲惫与对宁静的渴望。开篇的“满眼文书堆案边”,描绘出一种沉重的工作氛围,瞬间让人感受到诗人所承受的压力。而“眼昏偷得暂时眠”则表现了他在这种压力下偷得的一丝安宁,虽是短暂却极为珍贵。接下来的“子规惊觉灯又灭”,则通过杜鹃鸟的叫声,暗示了诗人在梦中被打扰,无法完全放松,象征着他内心的忧愁与失落。而最后一句“一道月光横枕前”则是诗人内心孤独的写照,在黑夜中,月光的清冷更显得孤寂,暗示着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体现了元稹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眼文书堆案边:描述了工作环境的繁杂,诗人被文书包围,显得无奈与疲惫。
  2. 眼昏偷得暂时眠:即使在如此忙碌中,诗人依然渴望片刻的宁静与休息。
  3. 子规惊觉灯又灭:子规的叫声不仅是自然的喧闹,更是心灵的触动,象征着失眠与不安。
  4. 一道月光横枕前:月光的照射给人一种清冷感,突显了诗人的孤独以及对安宁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偶:前两句对比繁忙与短暂安宁,后两句则对比惊醒与孤独的感受。
  • 拟人:子规的叫声好似在提醒诗人,增强了情绪的表现。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繁忙工作的无奈、对短暂安宁的渴望,以及内心深处对孤独和思乡的感伤。诗人通过简单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他在官场生活中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文书:象征着繁忙的工作与责任。
  2. 子规:代表孤独与思乡,常常与情感的失落相联系。
  3. 月光:象征宁静、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中,诗人是在哪种环境下写作的?

    • A. 山林
    • B. 官署
    • C. 家中
    • D. 酒馆
  2. “子规”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期待
    • D. 旅行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光线象征着什么?

    • A. 希望
    • B. 孤独
    • C. 繁忙
    • D. 梦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元稹的《使东川·望喜驿》与白居易的《夜雨寄北》都表现了孤独与思乡的主题,但元稹的诗通过繁忙工作与夜晚的描写,带出一种更为沉重的孤独感,而白居易则通过自然的描写,表达出内心的思念与温柔。两者在情感的深度与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满庭芳·微雨经宵 风入松·寄柯敬仲 书林十景 其八 仰寺疏钟 谢惠药 谢人冬至送凫 赠相士吴楚峰 谢刘纯父 九宫山 赠画士刘信可 其一 赠儒医陈西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成气候 兢兢切切 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鼎革 包含沫的词语有哪些 折文旁的字 佞恶 巾字旁的字 厄莎 世县 植发穿冠 钩元摘秘 单刀赴会 笃学不倦 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