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0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04:00
证因亭
作者: 司空图 〔唐代〕
峰北幽亭愿证因,
他生此地却容身。
上方僧在时应到,
笑认前衔记写真。
在北面的幽静亭子里,我希望能证实某种因缘;在另一个生命中,我也曾在这里栖身。等到那位和尚在上方来时,应该会微笑着认出我,记得我曾经的画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司空图,字子长,号云溪,唐代诗人、书法家,盛于中唐,尤其以诗和赋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带有哲理色彩,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证因亭》创作于司空图游历名胜时,借景抒怀,表达对前世因缘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诗作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生命轮回的思考和对佛教思想的关注。
《证因亭》作为司空图的佳作,展现了他对人生、因果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幽亭”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此处对人生的意义进行反思。开头两句“峰北幽亭愿证因”,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幽静的环境中探讨生命的因缘关系,带有一种哲学的探求精神。
“他生此地却容身”一句,则引发读者对前世今生的联想,诗人不仅在此地停留,也似乎在暗示自己与此地的深厚渊源,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慨与无奈。最后两句“上方僧在时应到,笑认前衔记写真”,则通过和尚的形象,传递出一种慈悲与智慧的氛围,和尚的笑容似乎是对过往的一种宽恕与理解,暗示着人生的循环与延续。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超技艺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因缘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未来的哲学思考,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证因”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他生”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上方僧”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司空图的《证因亭》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哲理思考,但《证因亭》更侧重于因缘关系的探讨,而《鹿柴》则侧重于人和自然的和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