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8:5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8:52:27
原文展示:
关雎后之淑,棫朴君之明。兔罝尚好德,况及公与卿。所以彼行苇,敦然遂其生。谁能弦此歌,为我发古声。
白话文翻译:
关雎之后的淑女,棫朴之君的明智。兔罝尚且崇尚美德,何况是公卿呢。因此那行苇,敦厚地顺其自然生长。谁能弹奏这首歌,为我发出古时的声音。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宋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时政的关切和对民生的同情。此诗可能是在表达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君主品德的期望。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创作,旨在呼吁君主和公卿们崇尚美德,顺其自然,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关雎淑女和棫朴君主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德和高尚品德的向往。诗中提到兔罝尚好德,强调即使是普通百姓也崇尚美德,更不用说公卿了。行苇的形象则象征着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敦厚的品质使得万物得以自然生长。最后,诗人希望能有人弹奏这首歌,发出古时的声音,这不仅是对古风的怀念,也是对传统美德的呼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对传统美德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呼吁君主和公卿们崇尚美德,顺其自然,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诗人通过对古风的怀念和对传统美德的呼唤,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关雎”出自哪部古代文献? A. 《诗经》 B. 《论语》 C. 《孟子》 D. 《庄子》
“棫朴”在诗中比喻什么? A. 淑女 B. 君主 C. 百姓 D. 自然
诗中的“行苇”象征什么? A. 美德 B. 明智 C. 顺其自然 D. 崇尚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