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松江曲

《松江曲》

时间: 2025-05-01 19:20:07

诗句

松江深处八九尺,去眼百里长风波。

吾山井泉废不汲,一泓不知深几何。

君家自无千尺绠,那知江深不如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0:07

原文展示

松江深处八九尺,去眼百里长风波。吾山井泉废不汲,一泓不知深几何。君家自无千尺绠,那知江深不如井。

白话文翻译

松江的深处有八九尺深,离岸百里处波涛汹涌。我家乡的井泉水废弃不用,一潭水不知深浅。你家没有千尺长的绳索,怎知江水深不如井水深。

注释

  • 松江:指松花江,位于中国东北。
  • 八九尺:形容江水深邃。
  • 去眼百里:形容江面宽广,视野所及之处皆有风波。
  • 吾山:指作者家乡的山。
  • 井泉废不汲:形容家乡的井水废弃不用。
  • 一泓:一潭水。
  • 千尺绠:千尺长的绳索,比喻深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1032-1059),字景仁,北宋诗人,以诗文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此诗可能作于王令游历松江时,通过对松江深邃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深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王令游历松江时,通过对松江深邃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深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松江深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首句“松江深处八九尺”,以具体的数字形容江水的深邃,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次句“去眼百里长风波”,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江面的宽广和风波的汹涌,形成了一种壮阔的景象。后两句通过对家乡井泉的废弃和江深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深度的思考,寓意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江深处八九尺:以具体的数字形容江水的深邃,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2. 去眼百里长风波: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江面的宽广和风波的汹涌,形成了一种壮阔的景象。
  3. 吾山井泉废不汲:通过对家乡井泉的废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4. 一泓不知深几何:以井水的深浅不明,比喻人生的深度难以捉摸。
  5. 君家自无千尺绠:通过“千尺绠”的比喻,表达了江水的深邃。
  6. 那知江深不如井:通过对江深和井深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深度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夸张:如“去眼百里长风波”,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江面的宽广和风波的汹涌。
  • 比喻:如“千尺绠”,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江水的深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松江深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深度的思考,寓意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江:深邃的江水,象征着自然的壮阔。
  • 八九尺:具体的数字,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 百里长风波: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江面的宽广和风波的汹涌。
  • 井泉废不汲:废弃的井水,象征着家乡的思念。
  • 千尺绠:比喻深邃,表达了江水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松江深处八九尺”形容的是什么? A. 江水的深度 B. 江水的宽度 C. 江水的长度 D. 江水的速度

  2. 诗中“去眼百里长风波”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仗

  3. 诗中“君家自无千尺绠”中的“千尺绠”比喻的是什么? A. 江水的深邃 B. 江水的宽度 C. 江水的长度 D. 江水的速度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对登高远望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王令《松江曲》: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 杜甫《登高》与王令《松江曲》: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令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王令诗集》:收录了王令的全部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相关查询

述感 午饭 晚登横溪阁 冬晴行园中 晨坐道室有感 枕上二首 其一 晚窗 独夜 秋晚书懹 看梅归马上戏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入字旁的字 画虎画皮难画骨 天华乱坠 推三拉四 称开头的成语 特务 指皂为白 包含銮的词语有哪些 元善 业字旁的字 铁打心肠 从头到尾 页字旁的字 还醇返朴 豸字旁的字 胥涛 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