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8:4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8:47:54
原文展示:
雪山歌送人宰蜀邑 陈亮 〔元代〕
西山巀嶭连云起,东望锦城如井底。 四时积雪不曾消,春来尽作巴江水。 郎官未识蜀山川,马首西行如上天。 归到琴堂长对雪,益思美政答丰年。 文翁旧化今如梦,期月应知蔼弦诵。 蜀人解道杜陵诗,尽说公来雪山重。
白话文翻译:
西山高耸入云,连绵不断,从东边望去,锦城就像在井底一样。 四季积雪从未消融,春天来临时,全都化作了巴江的水。 郎官对蜀地的山川还不熟悉,骑马西行,感觉就像要上天一样。 回到官署,长时间对着雪景,更加思考如何施行美好的政治来回报丰收的年景。 文翁的教化如今已如梦幻,期待一个月后能听到和谐的弦诵声。 蜀人懂得吟咏杜陵的诗,都说您来到雪山,使雪山更加重要。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亮,元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政治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亮送别一位即将赴任蜀地官员的作品,通过描绘蜀地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官员施行美政、改善民生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蜀地的雪山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蜀地的壮丽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西山巀嶭连云起”描绘了蜀地山川的雄伟,而“四时积雪不曾消”则突出了蜀地的寒冷气候。后文通过对官员的期望,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清明、民生改善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蜀地的热爱和对美好政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蜀地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官员施行美政、改善民生的期望,以及对蜀地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西山巀嶭连云起”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蜀地的繁华 B. 蜀地的雄伟 C. 蜀地的寒冷 D. 蜀地的水源
“四时积雪不曾消”突出了蜀地的什么气候特点? A. 温暖 B. 炎热 C. 寒冷 D. 湿润
诗中提到的“文翁”是谁? A. 唐代诗人 B. 西汉时期的蜀郡太守 C. 元代诗人 D. 宋代文学家
“尽说公来雪山重”表达了对官员的什么态度? A. 轻视 B. 重视 C. 无所谓 D. 批评
答案:1. B 2. C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