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9:33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文章本来就是由天赋而成,只有那些高明的手才偶然获得它。文章清新而无瑕疵,怎么还需要人为的雕琢呢?你看看古代的彝器,精巧与拙劣都不需要人为的修饰。汉代的文章和先秦的文章,已经大大不同,风格也各有千秋。那么,外族的文人又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文章如同豪竹与哀丝杂糅在一起。后来的夔(古代乐师)再也没有作曲,千年之后又有谁可以与之相比呢?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隐,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及散文家。他的诗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作品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风格独特。
此诗写于陆游晚年,他在诗中探讨了文章的本质,表达了对古代文学的敬仰与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担忧,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文化衰退的忧虑。
陆游的《文章》以简练的语言探讨了文章创作的本质,强调了天赋与自然的重要性。首句“文章本天成”开篇即指出文章的自然性,这种观点反映了陆游的哲学思考,认为真正的文章并非刻意雕琢,而是天成之作。接着,他通过“妙手偶得之”来表达文章创作的偶然性,强调创作者的技艺与灵感。
在随后的诗句中,陆游以古彝器的巧拙对比来说明文章的纯粹和真实。他认为,古代的文章与现代的文章相比,失去了淳朴的风格,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怀念和对现代创作的失望。诗中提到的“胡部”则暗示外族文化的影响,这种杂糅使得文学的纯粹性受到影响,令人唏嘘不已。
最后,陆游通过“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表达了对未来文学的无奈与失望,感慨千年之后,真正的文人才子何其稀少,仿佛在预言着文化的衰落。这首诗寄托了陆游对文化、历史的深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歌通过对古代与现代文学的对比,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未来文学创作的失望,体现了陆游对文化衰落的深切忧虑。
诗中提到“文章本天成”是什么意思?
“后夔不复作”中的“夔”指的是?
诗中所说“胡部”是指?
陆游与杜甫都在诗中表达了对文化的关注,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写国破家亡来反映社会动荡,而陆游则更侧重于文化的传承与衰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均有忧国忧民之情,但表现形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