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2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21:17
宝信堂前杏花盛开置酒招同官以诗先之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晴光先已媚帘栊,
炫昼那堪杏吐红。
柳色半分高致外,
鸟声全在艳香中。
催科共喜钱初减,
种艺须闻麦已丰。
官府吾侪亦云暇,
可来携榼对东风。
阳光先已照耀着窗帘,
艳丽的白天怎能忍受杏花绽放的娇红。
柳树的颜色稍微显得高贵,
鸟儿的歌声全在这花香之中。
催促着人们共同欢喜,钱财初减,
种植的艺术须知小麦已丰收。
我们这些官员也觉得空闲,
不妨来一起携酒对着东风。
本诗主要描绘了春天杏花盛开的景象,结合了饮酒作诗的雅趣,体现了南宋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享受。杏花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寓意着生命的复苏与新生。
作者介绍:郑刚中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人情世态。郑刚中的诗作多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杏花盛开的时节,作者与同官聚会,借酒作诗,表达对春天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士人闲适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的结合,描绘了一个春日的美好场景。开篇以“晴光”引入,给人一种明媚的感觉,紧接着通过“杏吐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中“柳色半分高致外”一句,既表现了柳树的新绿,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他高雅的情趣。“鸟声全在艳香中”则通过声音与气味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富有动感与层次感的春日气氛。
接下来的几句转向了现实生活,提到“钱初减”和“麦已丰”,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农作的丰收,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关心。在最后,诗人邀请同官一起饮酒,享受春风,表达了对友谊和闲暇生活的珍视。这不仅是一首春日的咏叹,更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彰显了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闲暇时光的向往,体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敏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花是:
A. 桃花
B. 杏花
C. 李花
D. 菊花
诗中提到的“柳色”主要形容的是:
A. 颜色鲜艳
B. 高贵的气质
C. 春风的温暖
D. 生命的活力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自然的残酷
B. 生活的无奈
C. 生命的喜悦与友谊
D. 官场的黑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郑刚中的作品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忧虑与失落。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各自时代背景下的不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