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望江南 其三

《望江南 其三》

时间: 2025-05-04 03:38:11

诗句

中秋节,记得在金陵。

两岸水楼横夜笛,六街瓦塔闹秋灯。

淡荡月三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8:11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其三
作者: 许嗣隆 〔清代〕
中秋节,记得在金陵。两岸水楼横夜笛,六街瓦塔闹秋灯。淡荡月三更。

白话文翻译:

在中秋节的时候,我记得在金陵(南京)。两岸的水边楼阁上,传来夜晚的笛声;六条街道上的瓦塔在秋灯下热闹非凡。此时月色朦胧,已是三更时分。

注释:

  • 金陵:古称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 两岸水楼:指的是河两岸的楼阁,水边建筑常常是夜晚聚会和游玩的好地方。
  • 夜笛:夜晚吹奏的笛子,象征着一种悠扬的氛围。
  • 瓦塔:指的是古代建筑的形式,通常是带有瓦片的高塔。
  • 闹秋灯:灯光明亮,形容热闹的场景。
  • 淡荡月三更:形容月色柔和,深夜时分的宁静。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它反映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团聚、灯会等。金陵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蕴含了丰富的诗词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嗣隆,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和人事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诗人寄情于美好的节日氛围中,表达对家乡和亲人团聚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望江南 其三》以中秋节为背景,描绘了金陵夜晚的美丽景象。诗人以“水楼”“夜笛”“秋灯”这些意象,展现出一个宁静而热闹的夜晚。诗中,水边的楼阁传来悠扬的笛声,与街道上熙熙攘攘的灯火形成鲜明对比,既有静谧,又有热闹。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勾勒出一个温暖的节日氛围,传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团圆的渴望。结尾的“淡荡月三更”则让人感受到中秋月光的柔和,增强了整首诗的意境,带来一丝淡淡的忧伤与思念。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对团圆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秋节,记得在金陵:开篇点出时间和地点,强调了节日的氛围和作者的记忆。
  • 两岸水楼横夜笛:描绘了两岸的水边楼阁,笛声在夜空中回荡,传达出一种悠闲的意境。
  • 六街瓦塔闹秋灯:六条街道的热闹场景,体现了节日的欢庆与生机。
  • 淡荡月三更:月色柔和,时光已至深夜,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楼”“夜笛”和“瓦塔”“秋灯”的对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水楼、夜笛、秋灯、淡荡月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丰富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中秋节的思念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团聚的渴望,同时也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楼:象征着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 夜笛:代表着思念和柔情的情感。
  • 秋灯:象征着节日的欢庆与热闹。
  • 淡荡月:象征着温暖的团圆和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节日?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春节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城市是哪个?
    A. 北京
    B. 金陵
    C. 上海
    答案:B

  3. “夜笛”在诗中代表什么?
    A. 热闹
    B. 宁静
    C. 忧伤
    答案:B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以月亮为意象,但李白更多表达乡愁,而许嗣隆则是对节日的欢庆与思念,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相关查询

送景仁至于正臣园寄主人 读颍公清风集 其四 送王校理 晚行后园见菊戏宜莆 叠石溪二首 和次道奉慈斋宫见寄 坐船 叠石溪 其一 故侍读学士张公哀辞二首 虎牢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通存 射姑山 青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有莘 柔合 日中必湲 捞捞搭搭 授职惟贤 人字头的字 包含釜的词语有哪些 牵一发而动全身 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拖的成语 违代 夕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选贤与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