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6:12
太原秋日
作者: 丁廷烺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商飙一夜发,萧瑟振高林。
沙漠连关塞,河山巩古今。
有书应候雁,无语更听砧。
正值莼鲈好,能忘故国心。
白话文翻译:
商风在一夜之间吹起,树木在高耸的林中发出萧瑟的声响。
沙漠与边关相连,河山在古今之间巩固。
有书信应该等候大雁的归来,默默无语更听得那砧板声。
正值莼菜和鲈鱼的美味,可以忘却对故国的思念。
注释:
- 商飙:商风,指秋风,古时称商风为“商飙”。
- 萧瑟:形容秋天的寒冷和凄凉,常用于描写秋天的景象。
- 高林:高耸的树林。
- 沙漠连关塞:指沙漠与边关相邻,描绘出壮阔的边境。
- 河山巩古今:河山的壮丽自古至今都未改变。
- 书应候雁:书信应当期待大雁的到来,暗示思乡之情。
- 砧:砧板,这里指的是打击声,象征着生活的琐碎。
- 莼鲈:莼菜与鲈鱼,泛指秋季的美食,表现自然的馈赠。
典故解析:
- 莼鲈:莼菜与鲈鱼在古代被视为美味,出自《庐山谣》,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美好事物的怀念。
- 候雁:大雁南飞,古人常以此作为思乡的象征,体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丁廷烺,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
- 创作背景:写作于秋季,可能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受,背景中亦可见当时社会对自然与人文的重视。
诗歌鉴赏:
《太原秋日》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商飙一夜发”,将秋风的到来描绘得生动而具象,随之而来的“萧瑟振高林”则增添了凄凉的气氛,仿佛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孤独与凉意。接着,诗人以“沙漠连关塞,河山巩古今”拓展了视野,从个人情感升华至对祖国河山的深刻感悟,展现出诗人对家国的深厚情感。
“有书应候雁,无语更听砧”两句,表达了思乡的情绪,等待书信的归来,使人联想到归人的渴望。最后一句“正值莼鲈好,能忘故国心”则用美食来缓解思乡之情,展现了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及故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商飙一夜发:描绘秋风在夜间的突如其来,传达出秋天的气息。
- 萧瑟振高林:说明秋风使树林产生了萧瑟的声响,增加了秋季的孤寂感。
- 沙漠连关塞,河山巩古今:强调祖国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表现出诗人对祖国的骄傲与眷恋。
- 有书应候雁,无语更听砧:表达思乡情感,通过期待书信与沉默聆听生活琐碎的声音来深化这一主题。
- 正值莼鲈好,能忘故国心:通过美食来转移思乡之情,表达对生活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沙漠连关塞,河山巩古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秋风比作“商飙”,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萧瑟振高林”。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乡与自然的交融,通过秋日的景象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 高林:代表坚韧与生命力。
- 沙漠与关塞:象征广袤的国土与历史的沧桑。
- 莼鲈: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商飙”指的是什么?
A. 冬风
B. 秋风
C. 春风
D. 夏风
-
“无语更听砧”中“砧”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砧板
C. 田野
D. 河流
-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乡之情,但更多关注于亲情。
- 《静夜思》:通过月亮引发对家乡的思念,与《太原秋日》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意象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宋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