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湖竹枝

《西湖竹枝》

时间: 2025-05-02 08:09:20

诗句

六月玉泉来看鱼,湖头雨过尽芙蕖。

芙蕖花开郎更远,玉泉鱼少亦无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9:20

原文展示:

西湖竹枝
作者: 贝琼 〔明代〕
六月玉泉来看鱼,湖头雨过尽芙蕖。
芙蕖花开郎更远,玉泉鱼少亦无书。

白话文翻译:

在六月的玉泉,特意来这里看鱼,
湖边的雨过后,芙蕖(荷花)绽放。
芙蕖花开时,情郎却依然远去,
玉泉的鱼少,连书信也没有。

注释:

  • 玉泉:指的是西湖旁的玉泉,因泉水清澈而得名,是风景名胜区。
  • 芙蕖:即荷花,诗中用以象征美丽与清纯。
  • :指心上人或情人,在古诗中常用来表达对爱人的思念。
  • 无书:没有书信,表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和联系的缺乏。

典故解析:

“玉泉”作为西湖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游览吟咏的胜地,许多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荷花象征着纯洁、高雅,常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雨过后,荷花的绽放,更添一种清新和生机,但同时也隐含着情感的无奈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贝琼,明代女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南方梅雨季节,西湖的景色宜人,同时也是诗人对情感的细腻观察和抒发,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西湖竹枝》是一首清新婉约的诗,描绘了作者在西湖玉泉一带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诗中的意象极为生动,尤其是对“芙蕖”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六月的湖水在雨后显得愈加清澈,荷花的绽放与情人的远去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与失落。通过“郎更远”和“玉泉鱼少亦无书”,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孤独感,也反映出一种普遍的情感状态:即使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内心的孤寂和对爱的渴望依然存在。此外,诗中“雨过尽芙蕖”的意象,似乎在暗示着一场情感的洗礼,虽然雨水冲刷了尘埃,却也带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月玉泉来看鱼:描绘了夏季的湖光山色,作者到玉泉游玩,寓意悠闲。
  2. 湖头雨过尽芙蕖:雨后的湖边,荷花绽放,象征着生机与美好。
  3. 芙蕖花开郎更远:即使荷花美丽,情人却远在天边,表达了思念之情。
  4. 玉泉鱼少亦无书:鱼儿少,书信无,反映了孤独和缺乏沟通的心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雨过尽芙蕖”与“花开郎更远”,形成明显的对比。
  • 意象:荷花和雨水意象交替使用,反映出情感的变化。
  • 比喻:将“芙蕖”比作美好情感的寄托,而“无书”则象征爱情的冷淡。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所面临的孤独与思念,具有深刻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泉:象征着清澈与宁静,亦是心灵的栖息地。
  • 芙蕖:象征纯洁、美丽的爱情。
  • :象征洗涤与隔阂,使人思念更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芙蕖”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菊花
    C. 玫瑰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郎”指的是谁? A. 朋友
    B. 情人
    C. 家人
    答案:B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相思》(王维)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对比,李白的诗中充满了奔放的豪情,而贝琼的《西湖竹枝》则更显细腻与婉约,两者各具风格,展现出不同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西湖文化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五洲夜发诗 游巴陵空寺诗 闲居对雨诗 和傅郎岁暮还湘州诗 咏鹤 奉送始兴王诗 侍宴赋得夹池竹诗 咏石诗 经丰城剑池诗 侯司空宅咏妓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单耳刀的字 劳燕分飞 草异 豸字旁的字 养儿防老 箭头 包含研的成语 三撇旁的字 王开头的成语 铫耨 钟鼎之家 七零八乱 军牒 涓埃之报 追名逐利 十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