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2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20:03
初冬
作者: 贝琼 〔明代〕
一气变昏旦,洞房风露凄。
田禽亦已化,秋兰同蒺藜。
为客久成老,怀人殊未夷。
惨惨白日暮,迢迢归路迷。
世衰不获骋,天远何由稽。
永思读书台,言采山中荑。
初冬的气息让天色变得昏暗,洞房中弥漫着凄凉的风露。田间的鸟儿也已开始迁徙,秋兰和蒺藜同样变得萧瑟。作为客人久居他乡,心中对故人的思念依然没有减淡。白天渐渐黑暗,回家的路途却是如此迷茫。世道衰败,心中难以放开,远方的天空又何以停留?我心中永远思念着读书的台阶,只想去山中采摘那嫩绿的荑草。
贝琼,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
《初冬》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际,诗人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和人际关系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初冬》以简洁的语言、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即以“气变昏旦”引入初冬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失落和凄凉的情感。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在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田间鸟儿的迁徙和秋兰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人作为一位久客,虽然身处繁华之地,却始终无法忘却故乡的人和事,情感愈加沉重。
“惨惨白日暮,迢迢归路迷”描绘了黄昏时分的迷茫与无助,白日的惨淡似乎映照着诗人内心的孤独。随着时代的衰败,诗人感到自己的才华难以施展,愈发感到无奈与彷徨。最后,诗人以“永思读书台,言采山中荑”收尾,表达了对知识和自然的追求,寄托了他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不屈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虽不复杂,但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主要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通过对初冬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达对故乡、知识及自然的渴望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洞房”象征什么?
诗人思念的是?
“迢迢归路迷”描述的是哪种情感?
答案:
《秋夕》与《初冬》都描写了季节的变化和内心的孤独,但《秋夕》更多地体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而《初冬》则将孤独与思乡结合,情感更加复杂。两者在意象上都表现出自然对人心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在不同境遇下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