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江仙 苔

《临江仙 苔》

时间: 2025-05-07 14:09:53

诗句

满地濛濛铺未遍,望来非雾非烟。

几行惟借屐痕添。

绿凭分细草,青不上疏帘。

几日东风寒又重,奈它亭下台边。

采叶时分落花天。

不关春长养,惟爱雨廉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09:53

原文展示:

满地濛濛铺未遍,望来非雾非烟。
几行惟借屐痕添。绿凭分细草,青不上疏帘。
几日东风寒又重,奈它亭下台边。
采叶时分落花天。不关春长养,惟爱雨廉纤。

白话文翻译:

满地的青苔薄薄地铺展,远望去并不像雾,也不像烟。
只有几行足迹勉强增添了生气。绿意依靠着细草,青色却无法越过疏落的帘幕。
这几天东风又寒冷了,真让人无奈在亭子下台边。
正是采叶的时节,落花的天空。春天的成长与否并不重要,我只喜爱细雨轻柔。

注释:

  • 濛濛:形容细雨或雾气弥漫的样子。
  • 屐痕:指木屐留下的痕迹,象征着行走的痕迹。
  • 疏帘:指稀疏的帘子,遮挡住外面的景象。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雨廉纤:形容细雨轻柔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陶淑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背景下。她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春季,描绘了春天雨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细雨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寒意的春日氛围。诗人用“满地濛濛”开篇,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随之引入“非雾非烟”的独特比喻,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接着,屐痕的借用不仅带来了人类的活动痕迹,也暗示着生命的流动和时间的流逝。绿草与青色帘子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局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思考。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几日东风寒又重”,让人感受到春天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透出一种淡淡的惆怅。然而,最后的“惟爱雨廉纤”则将情感引向积极的一面,展现出诗人对细雨的热爱与期盼,传达出一种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切理解与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满地濛濛铺未遍,望来非雾非烟。”:描绘了雨后的青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2. “几行惟借屐痕添。”:屐痕象征着人的活动,增加了生气。
    3. “绿凭分细草,青不上疏帘。”:绿草依靠细草,青色无法越过帘子,暗示局限性。
    4. “几日东风寒又重,奈它亭下台边。”:东风带来的寒意让人无奈,表现出对天气变化的感慨。
    5. “采叶时分落花天。”: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6. “不关春长养,惟爱雨廉纤。”:强调对细雨的喜爱,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象比作雾和烟,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绿凭分细草,青不上疏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给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其更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青苔:象征生命的韧性和自然的复苏。
  • 屐痕:代表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的互动。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变化。
  • 细雨:象征温柔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几行惟借屐痕添”指的是什么? A. 雨水
    B. 足迹
    C. 花瓣

  2. “不关春长养,惟爱雨廉纤”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厌倦
    B. 对细雨的喜爱
    C. 对寒风的抱怨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陶淑的《临江仙 苔》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陶淑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女性诗人的细腻情感,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两者的风格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征。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陶淑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元夜六首·其一 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康衢谣 鸡鸣歌 华山畿·啼相忆 神鸡童谣 孟子引齐人言 匈奴歌 绵州巴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要絶 鞭麟笞凤 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方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耳刀旁的字 废寝忘食 西字头的字 纵敌 挨门逐户 意懒情疏 总凡 疏恶 甘字旁的字 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字音 乖唇蜜舌 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