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4:46
日领花篮摘数千,高堂真是荔支仙。儿孙一一皆丫髻,绿核喧争满膝前。
这一日我提着花篮,摘下数千颗荔枝。高堂之上,真是荔枝的仙境。儿孙们一个个都梳着丫髻,绿核的果实喧闹着争相满膝而前。
荔枝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美好的象征,尤其在南方地区,荔枝的丰收常常与幸福、团圆联系在一起。此诗通过孩童的形象,表达了家族兴旺、幸福美满的生活景象。
屈大均(1565-1640),明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生于广州,常以南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为题材进行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此诗作于明代,正值南方荔枝丰收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这一场景,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族团圆的美好向往。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荔枝丰收的喜悦场景。开头的“日领花篮摘数千”描绘了一幅丰收的画面,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诗中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丽,还反映了家庭的和谐美满。尤其是“儿孙一一皆丫髻”,将孩子们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传达出一种幸福和生机勃勃的气氛。整首诗语言简练却富有情感,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家庭的深情厚谊,体现了诗人在平凡生活中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荔枝丰收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传达了家庭和睦、子孙兴旺的主题。
诗中提到的“高堂”指的是什么?
A. 高大的厅堂
B. 书房
C. 客厅
D. 厨房
“儿孙一一皆丫髻”中的“丫髻”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发型
C. 一种果实
D. 一种衣服
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荔枝的丰收
B. 春天的花朵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雪花
答案:
屈大均的《广州荔支词》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侧重于家庭的幸福与丰收的喜悦,而后者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