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王推官正月十三日游戒珠寺竹轩诗二首 其二

《和王推官正月十三日游戒珠寺竹轩诗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4:52:53

诗句

积雪满山寒不释,碧琅玕绕玉楼台。

林梢清韵风吹到,檐底疏阴月送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2:53

原文展示:

积雪满山寒不释,
碧琅玕绕玉楼台。
林梢清韵风吹到,
檐底疏阴月送来。

白话文翻译:

山上积雪厚厚的,冷意难以散去;
碧绿的琅玕围绕着玉色的楼台。
风轻轻吹过林梢,带来了清新的韵律;
月光从檐下洒下,送来了稀疏的阴影。

注释:

  • 积雪:指积蓄的雪,表现冬季的寒冷。
  • 琅玕:指一种美玉,形容楼台的华美。
  • 清韵:清新的音韵,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 疏阴:指稀疏的阴影,营造了幽静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慕容彦逢,宋代诗人,以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正月,正值寒冬,作者游览戒珠寺竹轩,感受冬日的宁静与自然的美,表达了对寒冷景色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日雪景的寒冷与清新,诗人用“积雪满山”开篇,直入主题,营造出一种凛冽的氛围。接着“碧琅玕绕玉楼台”一句,使用了美玉的意象,描绘出楼台的华美与高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随后“林梢清韵风吹到”,表现了风的轻柔与自然的和谐,清韵则暗示了诗人心境的澄明与宁静。最后一句“檐底疏阴月送来”则将视角转向月光与阴影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静谧的氛围,使整首诗在寒冷中透出一丝温柔与思索。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中展现了冬日的美景,传达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令人心驰神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积雪满山寒不释:描绘了积雪覆盖大山,寒冷的天气使人难以释怀,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2. 碧琅玕绕玉楼台:形容楼台被美丽的琅玕所环绕,突显了建筑的华美,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
  3. 林梢清韵风吹到:描述了风吹过树梢,带来了自然的韵味,暗示着自然的灵动与清新。
  4. 檐底疏阴月送来:月光洒落在檐下,形成稀疏的阴影,增添了冬夜的宁静与神秘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积雪满山寒不释,碧琅玕绕玉楼台”,表现出工整的节奏感。
  • 意象:使用了雪、山、月、风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丰富的画面感。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心中对美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积雪:象征纯洁与冷漠,暗示孤寂的情感。
  • 琅玕:象征美与珍贵,代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清韵:暗示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安宁。
  • 月光:代表宁静与思索,营造出诗歌的深邃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碧琅玕”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美玉
    C. 一种树

  2.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季节的景色?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3. “林梢清韵”中的“清韵”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音乐
    B. 自然的和谐美
    C. 诗人的心情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竹里馆》相比,慕容彦逢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冬天的寒冷与静谧,而王维则更多描绘竹林的清幽与自在。两者都体现了自然之美,但在季节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慕容彦逢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雪晴二首 灵山 过金台,望横山塔 昭君怨 咏荷上雨 至後十日雪中观梅 将睡四首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一 寄题张钦夫春风楼 宿龙回 演雅六言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麥字旁的字 才高倚马 截开头的成语 路开头的成语 撼地摇天 溰溰 开天辟地 癶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寸字旁的字 陈请 有头没尾 挺然 川字旁的字 重明节 路塞 中心如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