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3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30:39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
作者: 孙旦 〔宋代〕
诏到禅关日,愿言高古今。
几生传佛法,方得契君心。
结坐观宗社,恩容返道林。
立身名了也,何处更追寻。
这一天,诏书送到禅关,我渴望与高古之人相谈。
几生几世传承佛法,才能够契合你的心灵。
在这里静坐,观察宗教与社会,
你的恩泽与容颜让我回到了那片道林。
立身名声已然清晰,那么还有哪里可以继续追寻呢?
孙旦,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多关注于佛教及禅宗,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其诗风清新,意象深刻。
这首诗创作于送别一位僧人归天宁万年禅院的场合,表达了对佛教法师的敬仰与对佛法传播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宗教和名声的思考。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禅宗的思考,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人生追求的反思。从“诏到禅关日”开始,诗人用一种庄重的笔调引入主题,仿佛预示着这次送别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接着,诗人提到“几生传佛法”,这不仅是对僧人一生修行的赞美,也暗示了佛教所推崇的轮回与因果。
在“结坐观宗社”中,诗人通过“结坐”这一意象,表现出对禅修的向往与对社会的观察,暗示着修行与世俗之间的联系。而“恩容返道林”则是对僧人慈悲形象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精神归宿的渴望。结尾“立身名了也,何处更追寻”则是对名声与自我价值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哲思,令人深思。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佛教的敬仰、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对名声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几生传佛法”意指什么?
A. 一生的努力
B. 多世的修行
C. 一时的感悟
D. 只需几天
“何处更追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满足与安心
B. 迷茫与思考
C. 快乐与幸福
D. 忧虑与烦恼
“结坐观宗社”中“结坐”指的是什么?
A. 坐下来思考
B. 坐在一起交流
C. 禅宗的修行方式
D. 观赏宗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