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0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04:32
《河间道中遇雷雨作》
作者: 王念孙
连山走云气,掣电相追飞。
风吹白草短,雨卷黄埃来。
霹雳迸我前,嵯峨为之隳。
驱车石梁下,惝恍精魄迷。
漠漠斗神鬼,惨惨横蛟螭。
腾翻曜躔坼,陟落银潢低。
苍昊不可仰,孤光激轮啼。
百谷同一声,下上争喧豗。
移时吐羲魄,斜曛暄湿衣。
长虹驰远景,飞挂荒城西。
行行日已暮,仆马同疲饥。
谢尔朱门子,高堂戒勿垂。
连绵的山峦上空云气奔走,闪电在空中追逐飞舞。
狂风吹得白草变得短小,雨水将黄土卷来。
雷霆在我面前轰然炸裂,山峦因之而倾斜。
我驱车在石桥下,恍惚中魂魄迷离。
迷蒙中与神鬼搏斗,惨淡中横亘着蛟龙。
雷电翻滚,星斗坠落,银色的水波低垂。
苍天不可仰望,孤独的光辉如车轮般啼鸣。
百谷发出同样的声音,上下纷争喧嚣。
不久后吐出羲之的精魄,斜阳下的衣衫湿透。
长虹奔赴远方的景致,飞架于荒凉的西城。
行行在日暮之际,马儿也同样疲惫饥饿。
谢谢你,朱门的子弟,高堂上请不要垂怜。
王念孙(1714-1796),字子华,号白云,湖南人,清代诗人、学者。王念孙以其博学多才著称,尤其在诗词和古文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
这首诗作于一次出行中,突遇雷雨,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折射出人生的艰辛与疲惫。
《河间道中遇雷雨作》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诗中,连绵的山峰、掣电的闪光,以及狂风暴雨构成了一幅壮丽却又令人畏惧的画面。诗人用“霹雳”形容雷声的震撼,用“苍昊不可仰”表现了对天空的无奈与渺小。
全诗节奏鲜明,情感层次丰富,前半部分描绘自然灾害的来临,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尤其在“长虹驰远景,飞挂荒城西”之句,既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又流露出一种孤独感。最后两句将诗人的个人感受与大自然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意象交织,情感深沉,展现了王念孙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的雷雨景象,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悟以及对自我尊严的维护。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有哪些?
诗人对苍天的态度是?
诗中“长虹”象征什么?
答案:
王念孙与李白的诗作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受,但王念孙更侧重于描绘自然的威力与旅途的艰辛,而李白则多表现内心的孤寂与哲理思考。两者在意象运用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