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0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2:23
清閒自是神仙福,不是神仙不得閒。我虽凡骨居尘世,十有三年守故山。
清闲本是神仙的福气,若不是神仙是无法享受清闲的。我虽然身为凡人,生活在尘世间,却已经在这故乡守了十多年。
“神仙”的概念源于道教文化,认为神仙是超脱世俗、享受长生的存在。而“清闲”则是理想中的生活状态,与神仙的生活相联系。作者在诗中对比自己作为凡人的生活,与神仙的清闲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对清闲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姜特立,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思索。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作者在故乡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清闲生活的追求和对尘世繁杂的感叹。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清闲的美好与其难得的性质,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清閒自是神仙福”一句,直接点出清闲的珍贵与难得,仿佛在提醒人们,只有超越世俗的束缚,才能真正享受这种生活状态。而“我虽凡骨居尘世”则展现了作者自谦的态度,承认自己身处尘世的局限,却依然选择在故乡守望,体现出一种归属感和对自然的热爱。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既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整首诗在情感上营造了一种淡雅、闲适的氛围,令人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清闲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繁忙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清闲被认为是什么的福气?
作者在诗中生活多少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向往,其“空山不见人”与姜特立的“清閒”意象相似,都是对喧嚣尘世的逃避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