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0:53
子规
作者: 杜甫 〔唐代〕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云雾缭绕的峡谷,江楼的屋瓦齐整而美观。两边的山木交错,整日听见子规的鸣叫。春风轻轻吹拂,夜色显得凄凉。身在异乡的我,听到这样的声音,愁绪更重,于是故作低沉的样子,仿佛在向他人倾诉。
“子规”通常在古诗中象征思乡与哀愁,尤其在杜甫的诗中,常常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杜甫生活在动荡的年代,诗中对自然的描写常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感。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生活困顿,作品充满家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甫身处的动荡时代,反映了诗人在流亡生活中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身处异乡的孤独感。
《子规》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杜甫对人生苦难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峡谷的景象,给人一种幽静而宁谧的感觉,随后转入对子规鸣叫的描写,这种鸟鸣声带有一种凄凉和哀伤,正好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整首诗在意境上层层推进,从自然景色到内心情感的变化,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观察力和细致的情感体验。通过“故作傍人低”的自嘲,诗人表达了对他人关切的不安与自我隔离,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孤独感,这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也是对社会动荡的隐喻。整首诗用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显示了杜甫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情世故的独到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欢乐
B. 思乡与哀愁
C. 自由
D. 友谊
诗中提到的“江楼翼瓦齐”主要描绘了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美丽的自然景色
C. 人们的生活
D. 战争的残酷
诗人用“故作傍人低”来表现什么情感?
A. 高兴
B. 自嘲与孤独
C. 自信
D. 骄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与李白的作品,杜甫的诗通常更具社会责任感和现实主义色彩,而李白的作品则多表现个体情感与豪放不羁的个性。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春望》,前者强调享乐与放达,后者则反映国破家亡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