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3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9:27
人爱新来景,龙认旧时湫。
不论三伏,小住便觉凛生秋。
我自醉眠其上,任是水流其下,
湍激若为收。世事如斯去,不去为谁留。
本无心,随所寓,触虚舟。
东山始末,且向灵洞与沈浮。
料得神仙窟穴,争似提封万里,
大小几琉球。但有君才具,何用问时流。
人们都喜欢新来的风景,龙却认得旧时的溪流。
不论是三伏天,短暂停留也觉得凉意如秋。
我自己在上面醉卧,任凭水流在下面奔涌,
激湍似乎要将我收回。世事如同这样流逝,不为谁而停留。
本无所求,随意居住,触碰那虚幻的船只。
东山的始末,暂且向灵洞与沈浮去吧。
想必那神仙的洞穴,如何能比得上提封万里,
大小琉球都在其中。但是只要有你的人才,何必去问世事的变迁?
陈亮,字仲明,号石门,南宋时期的词人,生于1190年,卒于1260年。其为人正直、爱国,曾参与抗金斗争,其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陈亮的词风豪放,兼具清丽与沉郁,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水调歌头》创作于陈亮与友人吴允成游览灵洞时。灵洞以其幽美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水调歌头(和吴允成游灵洞韵)》是一首兼具自然之美与哲理思考的词作。陈亮在这首词中通过对灵洞的描绘,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开篇以“人爱新来景,龙认旧时湫”引出人们对新景色的喜爱与对旧时光的怀念,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接下来,诗人通过“小住便觉凛生秋”的感受,传达出时节的变化给人带来的凉意,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短暂。诗人在水流之上醉卧,象征着对生活的洒脱与放逐,任凭世事如水流般逝去,不为谁留,显得格外豁达。
后面的描写通过“东山始末,且向灵洞与沈浮”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方向与价值,而“神仙窟穴”与“琉球”的对比则进一步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整首词流畅而富有哲理,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深邃思考,体现了陈亮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灵洞的描绘,展现了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同时表达了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
诗中“人爱新来景”表达了什么情感?
“世事如斯去,不去为谁留”意在说明什么?
诗中提到的“灵洞”象征着什么?
苏轼《水调歌头》与陈亮的作品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感悟,苏轼的作品更具悲壮与抗争精神,而陈亮则显得更加洒脱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