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8:19
秋雨篇
作者:梅尧臣 〔宋代〕
秋雨一向不解休,连昏接晨终穷秋。
梅生不量仰天问,神官夜梦言语周。
日月是天之两目,忽然生瞖无药瘳。
只知泪滴为赤子,赤子岂悮天公忧。
天公哭上雨下替上雨下替,洒涕落九州。
地只不敢安,泥潦已没头。
乃因从容诘神官,后稷今在帝所不。
从前后稷知稼穑,曾以筋力亲田畴。
曷不告帝且辍泣,九谷正熟容其收。
早时不泣此时泣,忧民欲活反扼喉。
神官发怒髭奋虬,下士小臣安预谋。
恐然惊觉汗交流,树上已听呼雌鸠。
秋雨不停歇,连着黄昏与清晨,直到深秋。
梅花生长不知天命,仰天询问,神官在梦中回应。
日月是天的双眼,忽然间蒙上了无法治愈的病。
只知道泪水如滴为赤子,赤子又岂能对天公的忧虑不以为然。
天公哭泣,雨水从天而降,泪水洒落在九州大地。
土地也不敢安宁,泥泞已没过头顶。
于是我从容地质问神官,后稷如今在天帝那里不知所踪。
往昔后稷懂得农业,曾亲自耕种田地。
为何不告知天帝,停止哭泣,九谷已熟,应该收获了。
早时不哭,此时却泪流满面,忧民想活却反遭扼喉。
神官愤怒,胡须如虬,下面的士人和小臣安能有所谋划。
恐惧中惊醒,汗水交融,树上已经听到雌鸠的鸣叫。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常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宋代,正值农民生活困苦、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切与对自然变化的思考。
《秋雨篇》以秋雨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深切感受与对百姓疾苦的忧虑。全诗透过细腻的描写,将秋雨的连绵和无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以梅花的生长为象征,显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通过“神官”的梦境,诗人引入了对天命与农业的思考,展现出对后稷的怀念与对自然的敬畏。
雨水的倾泻象征着悲伤和无奈,反映出天公的忧虑与苍生的苦楚。诗人用“赤子”的泪水来呼应百姓的无辜与苦楚,表达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同时,诗中对“后稷”的追忆,显示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认为应及时向天帝报告,停止悲伤,进行丰收的工作。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体现了梅尧臣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秋雨一向不解休,连昏接晨终穷秋。"
"梅生不量仰天问,神官夜梦言语周。"
"日月是天之两目,忽然生瞖无药瘳。"
"只知泪滴为赤子,赤子岂悮天公忧。"
"天公哭上雨下替上雨下替,洒涕落九州。"
"地只不敢安,泥潦已没头。"
"乃因从容诘神官,后稷今在帝所不。"
"从前后稷知稼穑,曾以筋力亲田畴。"
"曷不告帝且辍泣,九谷正熟容其收。"
"早时不泣此时泣,忧民欲活反扼喉。"
"神官发怒髭奋虬,下士小臣安预谋。"
"恐然惊觉汗交流,树上已听呼雌鸠。"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秋雨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与对自然的敬畏,反映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无辜百姓命运的深切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秋雨篇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后稷”是指什么?
诗中“天公哭上雨下替”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为《秋雨篇》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