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08:3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08:39:25
戏作示内
作者:晏几道 〔宋代〕
生计唯兹椀,般擎岂惮劳。
造虽从假合,成不自埏陶。
阮杓非同调,颜瓢庶共操。
朝盛负余米,暮贮藉残糟。
幸免墦间乞,终甘泽畔逃。
挑宜筇作杖,捧称葛为袍。
傥受桑间饷,何堪井上螬。
绰然真自许,嘑尔未应饕。
世久轻原宪,人方逐子敖。
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
这首诗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和对简单生活的珍重。诗人提到生计仰赖的只是一只碗,虽然劳作是难免的,但成果却是偶然的。阮杓和颜瓢虽然都是器具,但调子却无法相同。早上背负着剩余的米,晚上又储存残余的糟粕,幸而不至于在田间乞讨,最终甘愿在泽畔逃避。挑选适合的竹杖,称得上是用葛麻做的袍子。偶尔接受桑间的馈赠,实在无法忍受井边的蜻蜓。心中自有自许的清高,却又未必能抵挡世俗的诱惑。世间长久以来轻视原本的原则,人们则追逐无止境的享乐。愿你也珍视这简单的器具,直到白霜覆盖。
作者介绍: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词多描绘日常生活,体现出对平淡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宋代,时值社会动荡,物质生活相对匮乏,诗人通过对简单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物质欲望的反思。
《戏作示内》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律,内容上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悟。诗中通过“生计唯兹椀”这一句,直接切入主题,表明生活的简朴和依赖于最基本的生存工具。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用对比手法,描绘了不同器具的功能与局限,反映出生活中的无奈与偶然。尤其是“朝盛负余米,暮贮藉残糟”一句,生动表现了农民日常生活的辛苦。
在语言运用上,诗人采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筇作杖”、“葛为袍”,这些都给人一种质朴自然的感觉。此外,诗中反复提及的“幸免墦间乞”与“愿君同此器”,表达了一种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对物质享乐的淡泊。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共鸣,提醒人们反思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珍惜简单的生活,反思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倡导一种朴素自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生计主要依靠什么?
诗中提到的“阮杓”和“颜瓢”分别是什么?
诗人在文中提到的“幸免墦间乞”表明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