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4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41:11
鲸波吞日,蛟涎吹雾,滔天势欲横流。
鼍鼓地摇,神旗电闪,萧萧万马惊秋。
飞雨卷齐州。看黑风水立,白浪山浮。
海表苍茫,微身一粟梦蜉蝣。
扶阑放眼登楼。纵银河倒泻,不浣清愁。
归思箭端,雄心弩末,千斤难射潮头。
好待霁光收。又分离断雁,来去闲鸥。
检点囊中,半残图稿画沧州。
鲸鱼的波涛吞没了太阳,龙的唾沫吹起了雾霭,滔滔的海水似乎要横流而去。鼓声震地,神旗在闪电中舞动,萧萧的马鸣声惊动了秋天。
飞雨席卷齐州,看那黑风把水抬起,白浪如山般浮现。海面苍茫,一颗微小的身躯在梦中如蜉蝣般渺小。
我扶着栏杆登楼远眺,纵使银河倾泻,也难以洗去心中的愁苦。
归家的思绪如箭在弦上,雄心如同弩箭即将发射,却千斤重的心情难以瞄准潮头。
只盼望天晴时光收起风雨,又见孤雁分离,闲鸥随意飞舞。
我检查行囊,发现里面只剩下半张残破的图稿,勾画着沧州的景象。
生僻字和词语解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99-1979),近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文物鉴定家,是现代诗词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大多融汇了古典韵味与现代情感,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青岛台风过后,诗人通过描绘台风后的海景,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思索。
《望海潮 青岛台风过后观潮》以其雄壮的气势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自然界的威力与人类内心的脆弱。张伯驹通过对海潮、风雨的描绘,展现了台风过后的苍茫景象,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恐怖。他使用了“鲸波吞日”“蛟涎吹雾”等生动的意象,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场景中,令人震撼。
诗中暗含的情感深邃而复杂,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归思箭端,雄心弩末,千斤难射潮头”,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心中难以抑制的归乡情绪与对未来的迷茫。该诗结尾部分提到“检点囊中,半残图稿画沧州”,不仅是对昔日理想的回忆,也暗示了现实的无奈与局限。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激昂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令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引发了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反映了个人在浩瀚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抒发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鲸波吞日”是用来形容什么?
a) 风的力量
b) 海浪的巨大
c) 雨的倾泻
d) 雷声的轰鸣
填空题:诗中“归思箭端,雄心弩末,千斤难射__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黑风水立”是指天气的平静。(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