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定风波二首 其二

《定风波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6 20:21:18

诗句

三十年中两度过,殷勤一访老娑罗。

记得树腰围四丈。

惆怅。

官僧利斧奉官磨。

剔尽根株搜尽子。

已矣。

古铜卧佛不瞋他。

此后相思判作梦。

只恐。

别君日久忘枝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21:18

原文展示:

三十年中两度过,殷勤一访老娑罗。
记得树腰围四丈。惆怅。
官僧利斧奉官磨。剔尽根株搜尽子。已矣。
古铜卧佛不瞋他。此后相思判作梦。只恐。
别君日久忘枝柯。

白话文翻译:

这三十年中,我曾经两次来到这里,满怀热情地探访老娑罗树。
我记得树的腰围有四丈,心中不免惆怅。
官僧用利斧来砍伐它,连根都剔尽,种子也搜寻殆尽,已经没有了。
古铜色的卧佛对此并不生气。从此以后的思念,只能化作梦中相见,
我只担心,离开你太久,会忘记你如枝叶般的存在。

注释:

  • 娑罗:即娑罗树,常见于佛教文化中,象征着生命与死去。
  • 惆怅:感到失落、悲伤。
  • 官僧:指负责护卫、管理寺庙的僧人,常常与官府有联系。
  • 古铜卧佛:古代寺庙中常见的佛像,象征着永恒和超脱。
  • 枝柯:树枝,象征着与人的关系和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奕绘,清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常以自然和人生哲理为主题进行创作。

创作背景:这首诗在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后,回首往事,感受到时光流逝与自然的变迁。诗中通过对娑罗树的怀念,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人事无常的深刻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娑罗树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岁月流逝的深刻反思。三十年的时间虽漫长,却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惆怅与遗憾。娑罗树作为生命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忧虑。官僧的砍伐象征着世俗力量对自然与生命的破坏,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悲剧色彩。古铜卧佛的不睁眼,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却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无力。整首诗在词句的运用上,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又充满了哲理的思考,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三十年中两度过:回顾三十年的时间,表达了时间的漫长与稀缺。
    2. 殷勤一访老娑罗:表达对娑罗树的眷恋与探访的热情。
    3. 记得树腰围四丈:通过具体的尺寸描绘树的伟岸,强调其重要性。
    4. 惆怅:表达内心的悲伤与惆怅。
    5. 官僧利斧奉官磨:描述官僧对树的砍伐,暗示世俗对自然的破坏。
    6. 剔尽根株搜尽子:强调树的毁灭,象征生命的消逝。
    7. 已矣:感叹一切已然结束。
    8. 古铜卧佛不瞋他:表达一种超然的态度,似乎不再对世事有所怨恨。
    9. 此后相思判作梦:思念只能在梦中相见,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
    10. 只恐别君日久忘枝柯:担忧分离后被遗忘,表现出对关系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梦,增强感情的隐晦与深邃。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有助于加强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感慨,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关系。

意象分析:

  • 娑罗树:象征生命的长久与脆弱。
  • 古铜卧佛:象征超脱与永恒,反映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 枝柯:象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表达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描写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山川
    B. 娑罗树
    C. 河流

  2. “古铜卧佛不瞋他”中的“卧佛”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消逝
    B. 超然的态度
    C. 宗教的信仰

  3. 诗中“只恐别君日久忘枝柯”的意思是? A. 期待重逢
    B. 担心被遗忘
    C. 感到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比较奕绘的作品与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奕绘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写,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豪放不羁的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谢彭大夫惠寒山诗三首 和鲍判院见寄二首 汉宫词三首 汉宫词三首 汉宫词三首 寒食有感 过郑吏部水阁 过真定 过淮值雨偶成呈王枢密 过淮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龇牙咧嘴 乚字旁的字 山贡 不紧不慢 鼎字旁的字 睨然 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横遏 暮开头的成语 虫鱼之学 五缞 见义必为 包含扬的词语有哪些 二人台 攴字旁的字 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凵字底的字 一决胜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