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高峰庵

《高峰庵》

时间: 2025-05-03 23:58:53

诗句

予尝登高峰,近瞰碧溪坞。

老松如卧龙,夹道忽腾翥。

危梯过百折,直下看云雨。

善导有遗踪,十佛从口吐。

岁久缺其三,尘埃谁复数。

佛寿倘能读,佛像谅可补。

绕山行道迹,会转坦无阻。

中休有磐石,蔽日多林莽。

安得德山流,来为此峰主。

结茅孤顶上,端坐诃佛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8:53

原文展示

高峰庵
作者: 吕希纯 〔宋代〕

予尝登高峰,近瞰碧溪坞。
老松如卧龙,夹道忽腾翥。
危梯过百折,直下看云雨。
善导有遗踪,十佛从口吐。
岁久缺其三,尘埃谁复数。
佛寿倘能读,佛像谅可补。
绕山行道迹,会转坦无阻。
中休有磐石,蔽日多林莽。
安得德山流,来为此峰主。
结茅孤顶上,端坐诃佛祖。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登上高峰,俯瞰那碧绿的溪谷。
古老的松树如同卧龙,夹道而生,忽然飞腾而起。
陡峭的梯子经过百折,直下望去云雨缥缈。
善导大师的遗迹,十位佛陀从口中吐出教义。
岁月久远,缺少了三位,尘埃又有谁来数呢?
如果佛寿能够读懂,佛像也许可以补足。
环绕山的行道痕迹,会转得非常顺畅。
中途有巨石,遮蔽阳光,林木茂盛。
如何能得德山的溪水,来做这峰的主人?
我愿在孤独的山顶上,端坐诵念佛祖。

注释

  • 老松如卧龙:形容古老的松树像卧着的龙,生动形象。
  • 危梯过百折:指陡峭的梯子曲折蜿蜒,形容路途艰难。
  • 善导:指善导大师,东亚佛教的重要人物。
  • 尘埃谁复数:岁月流逝,尘埃积累,谁来数这久远的历史。
  • 德山流:德山一带的溪流,象征着清澈和灵秀。
  • 端坐诃佛祖:在山顶静坐诵念佛祖的教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希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佛教思想为题材。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高峰庵》写于吕希纯在山中游历时,表现了他在高峰之上的宁静与思索,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仰。诗中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悟道的渴望。

诗歌鉴赏

《高峰庵》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佛教思想相结合的诗作,展现出作者对高山峻岭与宁静庵堂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便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象:碧溪的蜿蜒与老松的威严,这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体现,也是诗人心境的映射。接下来的描写通过“危梯过百折”展现了山路的艰险与挑战,暗示着追求智慧与真理的艰辛。

诗中提到的“善导有遗踪”,则是对佛教文化的深刻崇敬,善导大师的教义如同光明指引着行者。岁月流逝,诗人感叹“岁久缺其三”,历史的尘埃似乎遮蔽了真理的光辉,然而他仍然希望通过“佛寿倘能读”来修补这些失落的智慧,表明了他对佛教思想的渴求。

最后,诗人在对德山的向往中,表现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期盼能在高峰之上,静坐诵念佛祖,达到一种心灵的平和与解脱。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深处寻求宁静的探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哲学思考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予尝登高峰,近瞰碧溪坞:诗人回忆曾登高山,俯瞰美丽的溪谷,展示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
  2. 老松如卧龙,夹道忽腾翥:古老的松树仿佛卧着的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的神秘与活力。
  3. 危梯过百折,直下看云雨:陡峭的梯子曲折而行,直视云雨,表现了追求智慧的艰辛与不易。
  4. 善导有遗踪,十佛从口吐:提到善导大师及其教义,表现出对佛教深厚的敬仰。
  5. 岁久缺其三,尘埃谁复数:岁月久远,失去多少智慧,感叹历史的无情与失落。
  6. 佛寿倘能读,佛像谅可补:希望智慧能被理解,象征对教义的渴求。
  7. 绕山行道迹,会转坦无阻:环绕山的道路,象征着修行的顺利与畅通。
  8. 中休有磐石,蔽日多林莽:中途有巨石遮蔽阳光,描绘了山林的茂密与神秘。
  9. 安得德山流,来为此峰主:希望有清流来做这山的主人,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
  10. 结茅孤顶上,端坐诃佛祖:愿意在山顶静坐,表达对佛教的虔诚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老松如卧龙”,形象生动。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增强诗的节奏感。
  • 对仗:如“绕山行道迹,会转坦无阻”,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佛教思想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宁静与智慧的渴望,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峰:象征着追求与挑战。
  • 碧溪: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老松:象征着智慧与历史的积淀。
  • 佛教:象征着内心的追求与思想的启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善导”是谁?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佛教大师
    • c) 一位名将
  2. 诗人希望在山顶上做什么?

    • a) 观景
    • b) 结茅
    • c) 端坐诵念佛祖
  3. 诗中提到的“岁久缺其三”意指什么?

    • a) 三位佛陀缺失
    • b) 自然景观的消逝
    • c) 诗人的朋友缺失

答案

  1. b) 一位佛教大师
  2. c) 端坐诵念佛祖
  3. a) 三位佛陀缺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诗词对比

《登高》与《高峰庵》均展现了诗人在高处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沉思,杜甫的《登高》更侧重于人生的忧愁与感伤,而《高峰庵》则倾向于对佛教的探索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佛教文化与诗歌》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搭柳栏干倚伫频 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贺新郎 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 临江仙·闺思 三姝媚·烟光摇缥瓦 秋霁·江水苍苍 满江红·中秋夜潮 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担差 离开头的成语 鼻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紧行无善踪 干巴利落 夷然自若 包含肱的成语 琼珶 允正 比字旁的字 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牵绾 贯鱼之次 死相枕藉 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