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3:35
魏了翁的《将至古渝虞宪以三绝同端午节见寄用韵为谢》
鬓边忧绪已千端,
谁唤扁舟下濮干。
落日明舡剑如电,
勇心触拨到楼兰。
头发鬓角的忧愁已经有千种,
谁来呼唤小船驶向濮水边?
落日映照着明亮的船,剑光如电,
勇敢的心触动着远方的楼兰。
魏了翁,字子安,号竹客,宋代诗人,长于诗词,作品多以抒情和描绘自然风光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这首诗作于端午节前夕,诗人借此节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寄托,同时也寄情于自然与历史,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魏了翁的这首《将至古渝虞宪以三绝同端午节见寄用韵为谢》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对友人的思念。开头的“鬓边忧绪已千端”,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活的多重烦恼。诗人用“谁唤扁舟下濮干”表达了对友人的呼唤与期盼,渴望有一只小舟,能带着自己的思念驶向友人所在的地方。接下来的“落日明舡剑如电”,用落日的景象与明亮的船只象征着希望和勇气,展现了诗人面对忧愁时的坚强与果敢。而“勇心触拨到楼兰”则将思念的情感推向了远方,通过楼兰的意象,传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也暗示着追求与探索的勇气。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将个人的忧思与对友人的祝福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同时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中“落日明舡剑如电”中的“剑如电”是比喻还是拟人?
“谁唤扁舟下濮干”中,濮干指的是什么?
本诗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与欣赏魏了翁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