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1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16:43
江间渔子钓初罢,
蓑笠背负斜阳归。
山鸟有时入茅屋,
溪云随艇停荆扉。
为耽泉石偶遁世,
遂与鹿豕相忘机。
烹鱼沽酒聚樵牧,
酣歌啸傲谁人非。
在江边,渔夫刚刚结束了垂钓,
身背蓑衣和斗笠,斜阳下归家。
偶尔山鸟飞入茅屋,
溪边的云彩随小船停在荆棘的门前。
因喜爱泉石,偶尔隐居于此,
与鹿和猪相忘于机巧。
烹饪鱼,买酒,聚集樵夫和牧人,
痛快地歌唱,洒脱自如,谁又能说不好呢?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渔父的生活描绘,反映了隐逸生活的理想,符合道家思想的追求。
戴亨,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诗词创作,作品多描写自然与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士人普遍向往隐逸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渔父》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边生活图景,通过渔父的日常活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中“江间渔子钓初罢,蓑笠背负斜阳归”开头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渔夫结束一天的劳作,带着蓑衣和斗笠,迎着夕阳归家的情景,给人一种温暖而悠闲的感觉。
接下来的“山鸟有时入茅屋,溪云随艇停荆扉”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鸟儿和云彩的出现,仿佛让人感觉到一种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为耽泉石偶遁世,遂与鹿豕相忘机”,渔夫因喜爱大自然而选择隐居,忘却了世俗的纷扰,体现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最后两句“烹鱼沽酒聚樵牧,酣歌啸傲谁人非”则将整个诗歌推向高潮。诗人通过渔夫与樵夫、牧人的聚会,展现了一种洒脱自如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简单快乐,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人在自然中找到的宁静与快乐,体现出一种洒脱自如的生活态度。
“江间渔子”指的是谁?
A. 诗人
B. 渔夫
C. 樵夫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蓑笠”是什么?
A. 鱼竿
B. 渔夫的服饰
C. 船
答案:B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