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沁园春·道本虚无

《沁园春·道本虚无》

时间: 2025-05-07 15:50:23

诗句

道本虚无,虚无生一,一二成三。

更三生万物,物皆虚化,形形相授,物物交参。

体体元虚,头头本一,未许常人取次谈。

虚无妙,具形各相貌,虚里包含。

虚中密意深探。

致虚极、工夫问老聃。

那虚寂湛然,无中究竟,虚无兼达,勘破瞿昙。

象帝之先,威音那畔,清净虚无孰有儋。

诸玄眷,以虚无会道,稽首和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50:23

原文展示

沁园春·道本虚无 作者: 李道纯〔元代〕

道本虚无,虚无生一,一二成三。
更三生万物,物皆虚化,形形相授,物物交参。
体体元虚,头头本一,未许常人取次谈。
虚无妙,具形各相貌,虚里包含。
虚中密意深探。致虚极工夫问老聃。
那虚寂湛然,无中究竟,虚无兼达,勘破瞿昙。
象帝之先,威音那畔,清净虚无孰有儋。
诸玄眷,以虚无会道,稽首和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道”的本质是虚无,虚无中诞生了一,继而形成二和三。更进一步,三又生成了万物,所有事物均是虚幻的,彼此相互交融,传递着形态与意义。每个体都是虚的,根本上都是同一的,普通人不能随意谈论。虚无非常奥妙,各种形态都在其中,虚无里蕴含着深意。追求虚无的极致,工夫要向老子请教。在那虚寂澄澈的境界中,完全是无中探究,虚无联通一切,洞察真理。象征帝王之前,威音的彼岸,清净的虚无谁能掌握?所有的玄理,都是在虚无中会合,把头低下,向南方致敬。

注释

  • 虚无:指无形无相的状态,强调道的本质。
  • 老聃:指老子,古代道家思想的创始人。
  • 瞿昙:释迦牟尼的本名,象征着对真理的领悟。
  • 象帝之先:指道教或佛教的高层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道纯是元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涉及道教哲学,风格深邃而哲理性强,常探讨虚无与存在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思想激荡的时期,作者通过道教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旨在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歌鉴赏

《沁园春·道本虚无》通过对“道”的探讨,展现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全诗以“虚无”为核心,阐释了宇宙万物的本质,强调一切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诗人运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使抽象的哲理具象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提到的“虚无”不仅是一个哲学概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同时,诗中对老子的提及,体现了对道教思想的尊重与承继,表现出一种对智慧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哲理诗,更是对人生真谛的追寻,激发读者对宇宙和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道本虚无:道的本质是虚无,强调无形无相的状态。
  2. 虚无生一:从虚无中产生了“一”,象征着存在的开始。
  3. 一二成三:一再分化成二和三,反映出事物的演化过程。
  4. 更三生万物:三又创造了万物,说明万物皆由此而生。
  5. 物皆虚化:所有物质都是虚幻的,表明对现实的怀疑。
  6. 形形相授,物物交参:形状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交融。
  7. 体体元虚:每个体的根本都是虚的,强调一致性。
  8. 头头本一:所有的起源都是统一的,体现道的本质。
  9. 未许常人取次谈:普通人不能随意讨论这些深奥的问题。
  10. 虚无妙:虚无之道非常奥妙。
  11. 具形各相貌:在虚无中,一切都有不同的形状与面貌。
  12. 虚里包含:虚无中蕴含着所有的意义。
  13. 虚中密意深探:在虚无里探寻更深的意义。
  14. 致虚极工夫问老聃:要达到极致的虚无,需要向老子学习。
  15. 那虚寂湛然,无中究竟:那种虚寂而清澈的境界是无中的真实。
  16. 虚无兼达,勘破瞿昙:虚无能够通达一切,洞察释迦牟尼的真理。
  17. 象帝之先:在象征帝王之前。
  18. 威音那畔:在威音的彼岸。
  19. 清净虚无孰有儋:谁能掌握这清净的虚无?
  20. 诸玄眷,以虚无会道:所有的玄理都是在虚无中得到的。
  21. 稽首和南:对道的尊敬,向南方致敬。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虚无比喻宇宙的本质。
  • 对仗:如“虚无生一,一二成三”等句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不断提及“虚无”,强调其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虚无的探讨,传达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强调一切事物的相互关系,倡导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无:象征无形的真理与宇宙的本质。
  • 一、二、三:象征事物发展的过程,反映出变化与转化。
  • 老聃:代表智慧与道的引导。
  • 清净:象征内心的平和与对真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道本虚无”是什么意思? A. 道是实在的
    B. 道的本质是虚无
    C. 道是我们能理解的
    答案:B

  2. 诗中提到“老聃”是指谁? A. 一位历史人物
    B. 道教的创始人
    C. 诗人自己
    答案:B

  3. 诗中强调了什么? A. 物质的真实存在
    B. 一切都是虚幻的
    C. 人生的痛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的经典著作,探讨道的真谛。
  • 《红楼梦》: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生的虚无与意义。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李道纯的《沁园春·道本虚无》,两者都涉及自然与宇宙的关系,但李白的诗歌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道纯则更侧重于哲学的探讨。

参考资料

  • 《道教文化与诗词》
  • 《元代诗人李道纯研究》
  • 《古代哲学与文学的交融》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别李侍御后亭夜坐却寄 酬李躔侍御 赠道者 途中感怀 寄友人 望早日 送僧 送浙东周判官 韩协律相送精舍读书四韵奉寄呈陆补阙 将之上京别淮南书记李侍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死生未卜 迸兵 不见圭角 包含昏的词语有哪些 破釜沉舟 面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骨肉相连 鼎开头的成语 只且 背地厮说 見字旁的字 恍如梦寐 力字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悬车致仕 神摇意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